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不断,我国开始重视“文化输出”,一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学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因此颇受关注。儒经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是西方了解中国儒学文化必不可少的文献史料,但是《尚书》中的先秦古汉语因艰深晦涩历来被学界称为“诘屈警牙”而给其英译造成了不小的阻力。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伟大的翻译家尝试翻译《尚书》,例如19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就曾对以《尚书》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做过系统全面译介,其系列译本《中国经典》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儒经标准译本”。理译本的成功,必定与他所采用的有效翻译策略分不开。上世纪90年代,国内也有二位学者分别英译了《尚书》,但从读者反应以及传播效果看,似乎远不能与理雅各的《尚书》译本相比。为此,本文选择理雅各《尚书》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尚书》理译本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研究方面,跨学科研究趋势日益明显,譬如起源于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译者在翻译时由于认知图式的动态性,在特定的语境中需要通过调整和变换图式来传递信息,使语言表达合意得体。图式的动态性和可变性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认为将图式与文本三大互动关系,即图式顺应关系、图式冲突关系、图式缺省与补偿关系引入汉英翻译研究当中,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策略选用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本研究以图式理论为框架,探讨在图式顺应、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的情况下,理雅各《尚书》译本采取了哪些具体翻译策略。在分析过程中,将理氏《尚书》译本分别与罗志野、杜瑞清的《尚书》译本进行比较,以检验理译本应对图式顺应、图式冲突以及缺省所采取的策略的效果。本文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为概述。简介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本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先后介绍《尚书》以及文中讨论的三个《尚书》英译本,即理雅各译本、杜瑞清译本和罗志野译本。第三章阐述图式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首先概述图式理论的历史、内容及其应用,接着探讨图式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关系。第四章是文本分析。从图式顺应、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及其补偿三个维度,对理雅各《尚书》翻译策略的使用进行分析。通过与杜译本和罗译本进行比较,凸显理雅各在《尚书》译本中应对图式顺应、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等情况时译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第五章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