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外交功能日益彰显。受历史、地缘因素影响,印度与非洲关系源远流长。印度独立以来,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多重利益作用下,印非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拓展。本研究以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从外交话语的视角研究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在软实力、硬实力和精明实力三个外交话语时期的政策和主要实践举措,总结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特点、成效和不足等。独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信奉软实力外交话语。外交中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争取非洲政治力量。这一阶段,对非高等教育援助以寻求政治认同和政治利益为目的,以设立印度文化奖学金项目为起点,以签订教育和文化交流协议为主要形式逐渐开展起来。在此过程中,对非奖学金项目、高等教育人员和机构交流和建立非洲研究院等高等教育援助举措也陆续出现。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印度信奉硬实力外交话语,对非外交开始从政治利益转向了经济利益,对非高等教育援助也更加强调经济和技术合作相融合。此阶段,对非奖学金项目缓慢发展,印度技术与经济合作项目兴起,印度与非洲国家开始设立联合大学,至80年代,印度对非高等教育援助拓展到了远程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逐渐信奉精明实力外交话语,印非之间逐渐建立起新型伙伴关系,对非高等教育合作日益受到重视。传统高等教育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和通讯技术、农业、医学等优势学科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出现了以泛非电子网络计划和高等教育能力建设机构为代表的创新举措。另外,许多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也逐渐形成印度在非的品牌,如加纳-印度科菲·安南信息和通信技术卓越中心就是印非合作的典范。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呈现出愈加鲜明的特点。对非高等教育合作既日益凸显其服务于印非外交的功能,也开始发挥高等教育外交的功能。布局上,印度注重多层面建立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网络并突出能力建设。内容上,印度更加重视优势学科领域的合作,在合作中引导非洲高等教育的“印度化”。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在时间的累积下也产生了很大成效。对非奖学金项目的影响日益深远,科研合作成果也更加显著,在非高等教育能力建设机构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明显,远程教育项目取得重大成就,多层面的高等教育部门、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等。但是也出现了合作规模小、项目兑现能力不强的问题。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对中非高等教育合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对非交往中,应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合作;也要加强非洲研究,培养更多懂非洲国情和语言的人才;根据非洲需要,加强非洲医学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人才培养;加强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高等教育合作;利用中国大学海外分校助力中国大学在非洲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