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是以绩效为依托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公共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预算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首次强调“预算编制中,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各级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预算管理要求。2014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冀政[2014]76号),要求“全面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加快建立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2014年以来,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管理结构、搭建绩效预算目标指标体系、构建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及实施分级绩效预算管理、推行绩效预算编制流程、审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行全周期预算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和成效。然而,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绩效评价质量不够高;二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三是制衡监督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四是绩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五是机构和队伍建设不到位;六是收付实现制影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性。制约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五难”:一是完善的绩效预算评估体系构建难度很大;二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清,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难以推行;三是机制约束和难以形成的激励机制,影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四是绩效衡量与预算因技术的不成熟难以达到平衡;五是不健全的法律体系,难以保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实施。推进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管理给我们的启示是:观念转变是实行绩效预算改革实践的前提条件;责任感和透明度是绩效预算改革的核心所在;实行复式预算,保证绩效预算的可使用资源;技术支持下的数量化信息是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重要支撑;领导层的支持和立法层面的保障是绩效预算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浙江、广东和江苏等省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进展较快,这些省份改革的共同经验包括:制定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框架;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并逐步从侧重绩效预算评价转向绩效预算管理;赋予部门管理者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加强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针对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借鉴国内外经验,下一步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应把握以下要点:一是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标准化设计;二是规范绩效评价方法,强化绩效预算管理评价结果的公开和应用;三是完善绩效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四是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运用机制,保证记载信息部门的独立性和信息收集全面性;五是通过对培训和与高校合作,提高预算专业人员的素质;六是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七是加大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宣传力度和加强绩效预算管理法制化建设;八是明确政府职责,合理确定绩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