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绩效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是以绩效为依托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模式。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是公共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预算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首次强调“预算编制中,将上年度预算支出绩效的评价结果作为各级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预算管理要求。2014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冀政[2014]76号),要求“全面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加快建立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2014年以来,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在建立健全绩效预算管理结构、搭建绩效预算目标指标体系、构建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及实施分级绩效预算管理、推行绩效预算编制流程、审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行全周期预算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和成效。然而,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绩效评价质量不够高;二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三是制衡监督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四是绩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五是机构和队伍建设不到位;六是收付实现制影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性。制约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五难”:一是完善的绩效预算评估体系构建难度很大;二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清,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难以推行;三是机制约束和难以形成的激励机制,影响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四是绩效衡量与预算因技术的不成熟难以达到平衡;五是不健全的法律体系,难以保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实施。推进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管理给我们的启示是:观念转变是实行绩效预算改革实践的前提条件;责任感和透明度是绩效预算改革的核心所在;实行复式预算,保证绩效预算的可使用资源;技术支持下的数量化信息是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重要支撑;领导层的支持和立法层面的保障是绩效预算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浙江、广东和江苏等省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进展较快,这些省份改革的共同经验包括:制定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框架;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并逐步从侧重绩效预算评价转向绩效预算管理;赋予部门管理者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加强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针对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借鉴国内外经验,下一步河北省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应把握以下要点:一是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操作性和标准化设计;二是规范绩效评价方法,强化绩效预算管理评价结果的公开和应用;三是完善绩效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四是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运用机制,保证记载信息部门的独立性和信息收集全面性;五是通过对培训和与高校合作,提高预算专业人员的素质;六是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七是加大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宣传力度和加强绩效预算管理法制化建设;八是明确政府职责,合理确定绩效目标。
其他文献
档案库房防潮是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如不能有效解决,往往成为珍贵档案资料看不见的杀手,对文件纸张产生理化作用,最终导致档案资料发霉变黄,字迹模糊,甚
当前,在大数据分布式处理基础构架中,RHadoop极为流行,基于Mapreduce与HDFS,使海量数据的储存及高速运算得以实现,在统计分析功能方面,R软件具有较好的完善性,在开源系统中应
为探究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对氯盐环境下具有类似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以及内部钢筋锈蚀规律进行对照研究。利用快速氯离子含量检测仪来检测氯
跨文化意识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用性和双向互动的原则,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对文化的导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
本文针对具有语言型和直觉模糊数两种评价信息的混合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OPSIS的决策方法。首先,定义了新的函数,可将不同粒度的语言评价信息转换成直觉模糊
<正>手术切取的活体病理标本具有取材的特殊性和唯一性特点,手术标本的诊断结果是作为病人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手术部(室)管理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科内认真组织学习山东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住院病人基础护理服务项
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本文主张回归历史,对这一传统翻译思想进行科学解读,发现文质之争源于《法句经序》,历经三国、两晋,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