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BSA方法计算抗原短肽与HLA-A*0201分子结合自由能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CTL (cytotoxic T cell)表位为基础制备表位疫苗,是目前对恶性肿瘤等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进行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细胞免疫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中,含有CTL表位的抗原需要首先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Ⅰ类分子结合才能被提呈到靶细胞表面,从而有机会被CTL细胞识别。因此,研究MHC Ⅰ类分子与抗原短肽的结合作用对CTL表位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MHC分子称为HLA分子,其中HLA Ⅰ类分子按基因编码位点的不同可分为HLA-A, HLA-B和HLA-C。研究表明,在HLA-A类分子中,HLA-A~*0201型别在各人种中具有最广泛的分布。因此,鉴定HLA-A~*0201分子的CTL限制表位对各人种的肿瘤等疾病的免疫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选择HLA-A~*0201分子和抗原结合肽(序列为LLFGYPVYV)分别作为蛋白质结合作用的受体与配体,计算二者的结合自由能。首先,使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结合MM/PBSA (molecular mechanics/Poisson-Boltzmann surface area continuum solvation)方法对结合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受体与配体间的结合自由能为-157.84 kJ·mokl-1,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3.94%。为了提高使用MM/PBSA方法计算结合自由能的准确度,使用QM/MM (quantum mechanics/molecular mechanics)算法结合MM/PBSA方法对结合过程进行模拟,得到的结合自由能计算值为-173.68 kJ·mol-1,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5.31%。最后,通过对结合自由能的各能量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范德华力与非极性溶剂化作用是HLA-A~*0201与抗原短肽结合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建立和完善螺旋藻的遗传转化操作系统为目标,研究螺旋藻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对Amp(氨苄青霉素)的敏感度,确定筛选压力Amp的浓度;克隆报告基因luxAB片段,与含有Ubil启动
由于水流和岸坡的相互作用而使岸坡失稳的自然现象叫做河岸崩塌,崩岸往往酿成重大险情,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河岸崩塌进行过
人类的生产生活依赖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然而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给自然环境带来日益加剧的破坏。其中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各个水土保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