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人工智能”议题的新闻话语为研究对象,是想借助话语的认知维度,了解新闻媒体在报道“人工智能”时,是否存在特定的报道框架,继而去探究对于科技议题的新闻话语应当如何更好地传播。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的新华网内搜1440篇“人工智能”相关报道进行归纳、细分与总结,依托内容量化维度和话语文本维度研究两个切入点展开,以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第一,从宏观内容分析角度入手:对报道频次、新闻体裁及篇幅、内容感情倾向、重点议题及高频词汇统计;第二,从报道话语分析角度入手:对文字表述、报道主题、修辞与风格、新闻图式分析;第三,从报道语境的角度着手:先分析报道的文本语境即话语形成路径,再分析报道的社会语境即话语形成动因。从内容量化分析的视角而言,人工智能议题的报道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伴随着热点出现而数量起伏波动,各类媒体对人工智能议题内容均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报道体裁以简短的消息、通讯为主,占据样本76%的比例,内容上多为动态时效性会议报道;报道内容积极感情色彩占比较大,注重正面宣传;“人工智能+”覆盖各行各业,其中“人工智能+教育”的议题提及量最高。从报道话语分析的视角而言,人工智能议题的文字表述将旧词汇关联新所指,在精英话语的描述下,人工智能被赋予了颠覆性的发展力量;报道主题主要分为资讯、说理和公关三类,分别以科普、警示和宣传为传播目的;新闻话语采用的修辞和风格是标识语境和暗示劝服;该议题的新闻图式归纳为三类,即评论性新闻图式、论证性新闻图式和不明确性新闻图式。从报道语境分析的视角而言,人工智能议题的新闻话语形成路径即报道的文本语境,包括“权威化:依托行业会议+专家建言”,“词义泛化:将人工智能概念模糊化和标签化”,以及“过度神化:夸大人工智能的影响和作用”;该议题的新闻话语形成动因即报道的社会语境,包括“政治政策因:中央地方政策联动,助推智能产业落地”,“经济推动因:资本引领AI行业发展,驱动媒体扩大宣传”,以及“新闻主体因:不确定议题的特质凸显,专业壁垒强”。经过前三章的宏观内容分析,报道话语分析以及报道语境分析,笔者一方面,洞察到媒体报道人工智能议题时,话语与权力的关系得以凸显,话语既可以代表资源权力,也可以象征观念和意志的权力,并以说服和权威的两种方式对受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发现当前媒体报道人工智能议题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的新闻话语进行反思和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