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作全国乃至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空间扩张、气候变化等因为,北京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湿地环境受到污染、湿地生态结构受到破坏和生态功能衰退。另外,由于湿地在物质生产、能量转换、气候调节、水源供给、蓄水调节、水质净化、防止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常常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物种的基因库”、“生命的摇篮”和“文明的发源地”。
本研究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北京市湿地普查结果和野外实测数据,以资源科学、应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为理论指导,借助于经济学和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北京市湿地资源及其类型进行辨识,明确北京市湿地资源空间分布、系统结构、时间演变过程,认知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机理,分析北京市湿地景观格局的演变、驱动力因子以及各种驱动力因子对湿地演变的贡献率。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以北京市的TM遥感影像和北京市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ArcGIS中的VBA二次开发功能,用空间关系法将北京市湿地分为河流湿地、蓄水区、水塘、采掘区、灌溉地和废水处理厂六类。该方法分类精度很高,总体分类精度91.8%,kappa系数0.88。
(2)选择斑块数量、景观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来描述斑块及斑块间的景观结构特点,而选择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来描述湿地景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湿地斑块边界曲折,分维数较高;除蓄水区外,其它湿地的破碎度指数较高;河流湿地、蓄水区、水塘和灌溉地为北京的主要湿地类型;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下降,景观中各组分分配越来越不均匀。
(3)从气候、水文、人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归并,构建了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湿地类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个影响因子对不同湿地类型的贡献率作用大小。研究得出,气候、水文和人类活动三种因素对北京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贡献率分别为20%、45%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