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的生产、贸易、及小麦标准体系的定位在我国粮食比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标准是管理产品的质量、统一操作规程的重要文件,是市场准入的依据,也是产品品质的导向和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大宗粮油的原料受到国外的强烈冲击,小麦的情况尤为严重,进口小麦配额逐年增加,近年来更是国际小麦贸易的主要购买国,因而如何保护国内小麦产业,引导小麦生产发展,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国际标准,在注重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完善我国小麦质量等级标准,使其符合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构筑我国小麦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提高小麦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一、通过对世界小麦进出口的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小麦贸易的最主要三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对其小麦质量等级标准进行从具体量化指标、标准编制思想、标准制定主体、标准的可操作性及与市场结合的作用、标准与相应法律法规相配套措施方面、及利用世贸组织框架保护本国产业等方面的研究阐述,分析其可值得我国在此领域借鉴的先进经验及优势原因。二、对我国现行小麦质量等级标准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小麦质量等级标准制定的历史背景的回顾,分析影响我国小麦质量等级标准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标准的指标量化、指标选定、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及标准在小麦收购中的具体执行情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研究,指出我国小麦质量等级标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通过列表比较我国小麦质量等级标准与先进国家相应标准间的共性与不同,研究分析我国标准制定的不足及与国外的差距。四、利用小麦两年全国质量普查的数据,对现行小麦质量等级标准进行市场适应性评价,分析我国小麦品质状况,提出完善我国小麦质量等级标准的具体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