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干旱和盐胁迫是影响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紫花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柳枝稷和虉草为对象,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对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柳枝稷和虉草对盐(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探索干旱和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综合效应以及盐(NaCl)胁迫对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机制。对于种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使用L9(3~4)正交表,三因素(草种、PEG浓度和Na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干旱和盐胁迫是影响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紫花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柳枝稷和虉草为对象,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对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柳枝稷和虉草对盐(NaCl)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探索干旱和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综合效应以及盐(NaCl)胁迫对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机制。对于种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使用L9(3~4)正交表,三因素(草种、PEG浓度和NaCl浓度),每因素三水平,对紫花苜蓿、沙打旺和小冠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对于营养生长期植物,采用单因素完全随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降水缺乏以及土壤贫瘠已成为限制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考虑到翻压绿肥作物不仅可以有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微环境,而且能在时间和空间层面上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本研究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种植并翻压不同豆科绿肥(长武怀豆、大豆和绿豆,夏休闲为对照)和小麦生长季不同施氮量(0,108,135,162kg N·hm-2)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效率、土
冬小麦作为黄土旱塬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随着小麦生产和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品种更替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选取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黄土旱塬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栽培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该地区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营养特性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增施氮肥后产量显著增加,但随施肥量的逐渐提高,产量增减因品种而异,
本研究以2种抗旱性不同的玉米(抗旱性强的郑单958和抗旱性相对弱的陕单212)和2种高粱(抗旱性强的晋杂12和抗旱性相对弱的晋中405)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玉米和高粱茎、叶木质部水力学性质与抗旱性的关系,及土壤渐进干旱过程中玉米、高粱的水分传输能力与光合作用能力的关系,试图揭示二者与抗旱性相关的水力生理机制,以为通过转基因途径提高作物抗旱性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木质藤本,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和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癌、抗风湿、抗艾滋等多种功效。在农用活性研究方面发现其对农业害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可引起拒食反应,或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在医用和农用无公害新型杀虫剂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使野生雷公藤资源盲目的开采利用而急剧减少。发根农杆菌(Agrobact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需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高。小麦生产中的各种病害已成为制约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常规育种在改良品种抗性中具有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给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更广的可利用基因资源,同时具有更短的育种周期和更广泛的特性改良,已成为抗病育种中的重要补充手段。良好的外源基因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所采用的紫花苜
过去数十年,1BL/1RS易位材料的引进和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和适应性,目前仍在育种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当前,7DL.7Ag易位对提高小麦产量的正向效应引起了各国育种家的重视。为了研究1BL/1RS易位和7DL.7Ag易位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本实验以豫农982(1BL/1RS易位)和wheatear(7DL.7Ag易位)的杂交后代的900个F2群体及其F2:3家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殊环境或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为世界上烟草种植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我国陈化烤烟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针对我国主产烟区陈化烟叶表面微生物区系构成和生防菌株、降解致癌物质TSNA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采用常规分离筛选方法于14种陈化烟叶表面分离筛选得到1618株微生物,其中包括127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三系法、化学杀雄法、生态型雄性不育系两系法和自交不亲和系法等。近年来,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373S是本课题组从甘蓝型油菜中选育出的细胞核生态雄性不育材料,本研究以373S为母本,分别与8C340、8C87、8C89等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次年F1自交获得F
随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研工作者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实现杂交小麦的大田生产和推广。由于利用小麦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操作比较简单方便,具有其它途径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杂交小麦育种者的重视。小麦化学杂交剂SQ-1是一种性能稳定、杀雄效果优良并已应用到大面积杂交制种的小麦杂交剂,它的化学成分为2-(4-氯苯基)-3-乙基-2,5-二氢-5-氧哒嗪-4-羧酸。本研究旨在通过
比较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光合物质生产和生理特性,有助于进行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本试验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沈单16、陕单8806、豫玉22、陕单902),分别于2010年在旱地条件下试验,并设置45000株/hm2、75000株/hm2两种栽培密度。按照试验籽粒产量结果的高低及变化特性,将供试品种分为适应性好(郑单958、先玉335、陕单8806)和适应性差(沈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