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化率作为反映磁性矿物含量的综合信息指标,其变化同时受磁性矿物含量、磁畴颗粒大小、磁性矿物种类与测量环境(温度、频率)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对于磁化率的频率特性一直都停留在理论方面,受限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不完善。本文按照降雨量变化梯度带,由东南向西北选取了黄土高原,渭南、西峰、定边、靖远四个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25-16000Hz八个不同交流场下的宽频带磁化率以及频率磁化率,并经过理论推算得到了不同频率下磁性颗粒数随颗粒体积的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辅以χ-T、ARM和S-ratio等环境磁学指标的对比,揭示了不同成壤作用条件下宽频带磁化率变化特性,可为理解宽频磁化率和进一步剖析磁化率的古气候指示意义、阐明东亚季风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响应与变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数理解。论文主要取得以下认识与结论:1、对于磁化率的频率特性,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成果高度相关。由于弛豫时间的变化,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磁化率呈指数递减。这种高度一致的相关性也进一步证实了本文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2、宽频带磁化率与经典环境磁学指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环境磁学指标所反映出的磁性颗粒含量与粒径变化趋势,都在基于宽频带磁化率所得到的颗粒含量分布图以及宽频带频率磁化率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且变化趋势以及所指示的磁性矿物含量、磁畴颗粒大小特征相一致。3、宽频带磁化率、频率磁化率与传统环境磁学的指标参数相比,能更深入、细致的揭示磁畴颗粒粒径的分布特征。高频段频率磁化率能较好的反应出较细颗粒成壤作用产生的细粒磁畴颗粒信息,低频段频率磁化率则响应较粗颗粒物源磁性的信息。且测量频率范围越宽,其所能捕捉到的磁学性质越广,适用于磁化率较低的样品。4、磁性颗粒的频率特征结合磁性矿物含量及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出地质历史时期的成壤作用强度和古环境信息,样品较细磁性颗粒含量越高,其高频响应越好,指示成壤作用越强,生成的SP,SD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越多,它所对应的气候环境更趋于暖湿;而较粗磁性颗粒含量高,低频响应好的样品,则表征了其成壤强度较弱,指示的古气候更趋于冷干。5、黄土高原沿降雨梯度变化带由东南向西北的渭南、西峰、定边以及靖远四个剖面的颗粒数含量分布定量分析了样品中颗粒体积的比重与组成情况,并认为较细颗粒含量的绝对值以及粗细颗粒间的差值可以反映出当地气候以及成壤作用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