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辨证针刺治疗脾胃气虚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的临床疗效,在研究人口学特征与疾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人口学特征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为辨证针刺治疗PDS的临床运用提供研究依据。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7例PDS患者随机分为A组(辨证针刺组)、B组(非经非穴组),根据不同取穴方案,每组受试者每日接受1次时长30分钟的电针治疗,共20次,以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 NDI)的症状积分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为评价指标,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结束、结束后4周随访时评价两组治疗对PDS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的影响。2、在搜集97例脾胃气虚型PDS受试者的基线资料,通过对基线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其人口学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PDS患者人口学特征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结果:1、辨证针刺治疗PDS的临床疗效评价(1)针刺治疗对PDS患者症状的影响:组内比较的结果显示:与针刺前相比,辨证针刺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都呈现了统计学差异(P=0.000):非经非穴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也都呈现了统计学差异(P=0.000)。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与非经非穴组相比,辨证针刺在入组第4周至第8周之间,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上腹部不适、餐后胀满或消化缓慢、腹部胀气、恶心的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治疗对P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组内比较的结果显示:与针刺前相比,辨证针刺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都呈现了统计学差异(P=0.000);非经非穴组在治疗后与随访时也都呈现了统计学差异(P=0.000)。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与非经非穴组相比,辨证针刺在入组第4周至第8周之间可以显著改善NDI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干扰领域、认识和控制领域、食物饮料领域、睡眠领域四个领域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口学特征对针刺治疗PDS疗效影响研究(1)PDS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在所有受试者中,性别上:女性患者占比重较大;年龄上:青年患者占比重较大;职业和教育上:高学历患者、职员和学生占比例较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上腹部不适、不按规律进餐和睡眠领域的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对针刺治疗PDS疗效的影响治疗后,以老年人为对照,青年人和中年人的P值分别为0.011和0.032;在第8周时,青年人和中年人的P值为0.015和0.229,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辨证针刺治疗脾胃气虚型PDS疗效优于非经非穴,辨证针刺和非经非穴均能明显改善受试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2、年龄和性别是PDS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年轻人和女性更容易患PDS,其原因与教育、职业以及性别生理差异有关,并且年龄与上腹部不适、不能按规律进餐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关系。3、年龄是影响针刺治疗PDS疗效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