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错(恰)畸形矫治的目标不仅是牙颌面结构协调、稳定及颜面美观,而且也包括气道在内的口颌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正常。本研究基于CBCT数据,使用三维配准方法评价青少年患者在拔牙和不拔牙治疗后上气道的形态学变化,为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患者的矫治提供临床评价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平均年龄12.5±3.0岁)青少年双牙弓前突女性患者作为拔牙组,该组拔除4颗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内收并压低切牙;随机选取20例(平均年龄13.3±2.3岁)青少年轻度拥挤女性患者作为非拔牙组,该组不拔牙,排齐整平牙列。矫治前后使用德国卡瓦公司生产的CBCT(KaVo3D eXam,Germany)进行扫描,获得治疗前后的CBCT数据,使用MIMICS(Version16.0,Materialise,Belgium)软件重建颅颌面骨、牙、气道的三维模型,并将气道咽部分为三个亚单位:鼻咽(从鼻咽顶到硬腭平面)、口咽(硬腭到会厌顶)、喉咽(会厌顶到会厌底),然后前颅底进行配准。测量上颌中切牙牙冠切缘的位移量、舌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量以及鼻底平面(过后鼻棘点平行于FH的平面)、会厌顶平面(过会厌顶平行于FH的平面)、会厌底平面(过会厌底平行于FH的平面)气道的前后向长度(APL)、最大横向宽度(LTW)、横截面积(CSA)和鼻咽、口咽、喉咽各段的体积(V)。使用SPSS(Version19.0,SPSS,Chicago,USA)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评价青少年患者在拔牙和不拔牙治疗前后上气道的形态学变化。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检验喉咽变化量和舌骨位移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拔牙组上颌中切牙牙冠切缘的后退量为4.17±0.90mm。水平方向上的舌骨前移量为6.87±2.92mm,垂直方向上的舌骨下降量为2.96±0.54mm。非拔牙组上颌中切牙牙冠切缘的前移量为1.23±0.25mm。水平方向上的舌骨前移量为7.97±2.73mm,垂直方向上的舌骨下降量为3.06±0.84mm。在治疗前后,拔牙组和非拔牙组鼻底平面、会厌顶平面、会厌底平面的气道的前后向长度、最大横向宽度、横截面积均增大(P<0.05)。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上气道各段的体积均出现明显的增大(P<0.05)。拔牙组鼻咽、口咽和喉咽的增大量分别是10.18%±9.51%、18.02%±7.89%、8.02%±9.89%,非拔牙组鼻咽、口咽和喉咽的增加量分别是9.17±10.51%、19.52%±6.39%、10.32%±7.36%,两组治疗前后变化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检验得出喉咽变化量和舌骨位移量呈正相关。 结论: 切牙有限内收条件下,青少年正畸患者拔牙矫治不会对上气道的生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