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木质素基功能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储能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绿色且高效的功能材料备受关注。木质素作为木材三大组分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聚合物,其分子内存在丰富的芳香基团,是十分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是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不同提取方式得到的木质素差异较大,因此木质素的综合利用比较困难;且在提取过程中木质素分子链易发生断裂,导致得到的木质素分子量相对较低,难以直接进行静电纺丝。为了提高木质素的利用率同时赋予其高值化应用,本研究以木质素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改变静电纺丝溶质种类、配比、电压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制得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的木质素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木质素蜂窝状碳材料、木质素基预氧化气凝胶和碳气凝胶,并探讨其作为功能材料的潜在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考虑到木质素纺丝困难等问题,将木质素置于核层进行同轴静电纺丝,然后将制得的核壳纳米纤维进行预氧化以及碳化处理制得木质素基实心碳纳米纤维@SnOx复合材料,探讨了预氧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碳纳米纤维表面从最初的光滑结构过渡到多裂隙状态的孔结构,最终演变为粗糙的密实结构,这主要是由不同预氧化温度下壳层锡前驱体的状态所导致。在三电极体系下,对实心碳纳米纤维@SnOx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为300℃时得到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0.2 A·g-1时,其比电容可达到229 F·g-1。(2)在实心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造孔来调控材料的微观结构进一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选取木质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核层溶质,且其配比分别设置为1/9、3/7、5/5、7/3和9/1,壳层溶质保持不变,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将得到的核壳纳米纤维进行热处理和酸刻蚀,最终制得多级结构的碳纳米纤维@SnO2复合材料。随着核层溶液中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构逐渐由中空过渡到多孔道,最终演变为近实心结构。当木质素和PMMA的质量比为5/5时,得到的多孔道碳纳米纤维@SnO2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大的比表面积(659 m2·g-1),其数值显著高于木质素基实心碳纳米纤维@SnOx复合材料(554 m2·g-1)。且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多孔道碳纳米纤维@SnO2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406 F·g-1。(3)在木质素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碳材料中木质素的含量,选取木质素和PMMA为溶质进行静电喷雾。通过改变木质素和PMMA的配比及静电喷雾电压制得不同结构的木质素/PMMA微纳米材料,并且对其进行一步碳化直接制得全木质素基蜂窝状碳材料。对蜂窝状碳材料的表面形貌、孔径分布、化学组成和石墨化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当木质素和PMMA的质量比为1/1,静电喷雾电压为13 kV时得到了表面褶皱十分丰富的木质素/PMMA微纳米球材料。将其一步碳化后制得相互交联的全木质素蜂窝状碳材料,在碳材料内部存在直径为1.41 μm的碳骨架,且骨架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点。将这种蜂窝状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其在三电极体系中比电容可达到348 F·g-1。(4)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或静电喷雾制得的微纳米材料多为一维纤维或二维膜,其孔结构相对致密。以木质素基核壳纳米纤维为构筑基元,通过三维网络重构制备具有可控密度和高孔隙率的纳米纤维气凝胶。用于同轴静电纺丝的核层溶质为木质素和PMMA,壳层为聚丙烯腈和热固性树脂苯并噁嗪。通过改变壳层溶液的质量分数,制得由纤维/球结构向串珠结构过渡,最终演变为全纳米纤维的二维膜。将此核壳纳米纤维作为构筑基元,并向其中添加少量氧化石墨烯片层,结合均质化、定向冷冻、冷冻干燥和预氧化处理制备木质素基预氧化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得的预氧化气凝胶巧妙地模拟了木材天然有序的管胞结构。此外,对木质素基预氧化气凝胶的亲疏水性进行表征,发现其水接触角可达到144°。作为吸附材料,木质素基预氧化气凝胶对多种油和有机溶剂表现出快速的选择性吸附,吸附容量最高可达103 g·g-1。(5)从材料的多功能角度出发,将木质素基预氧化气凝胶进行一步碳化制备木质素基碳气凝胶。制得的碳气凝胶完好地保持了预氧化气凝胶原有的类木材管胞结构,且由于PMMA的制孔作用还在组成气凝胶的纳米纤维内部产生了丰富的孔隙。对碳气凝胶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系统的表征时发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较最初的木质素基预氧化气凝胶有明显增加,碳气凝胶比表面积高达482 m2·g-1,且在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氮元素。将氮掺杂的碳气凝胶电极组装为对称超级电容器,其可适用于-1.2~1.3V的宽工作电位窗口,且超级电容器最大能量密度可达32 Wh·kg-1,显著优于之前报道的大部分碳基超级电容器。此外,为了探索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储能性能,将两个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串联,可连续为LED供电99 s左右。
其他文献
在寒区道路和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服役性能劣化已成为影响其抗冻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的重要问题,故开展碱激发矿渣混凝土冻融循环和弯曲疲劳荷载双重因素作用的试验研究,为碱激发矿渣混凝土抗冻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设计及有损结构定性安全评估与决策提供依据。作为环保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碱激发胶凝材料性能是当今建筑材料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针对碱激发胶凝材料凝结时间短、收缩率偏大和制备过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机动车保有量骤然增加,活性氮的排放量剧增,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逐渐向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沉降,即氮沉降,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引起水体酸化、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氮氧化物的氧化产物NO2引起大气PM2.5含量剧增,引发严重的雾霾,环境污染严重。氮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近些年来人们多关注湿沉降,而氮沉降中占70%以上的干沉降由于设备、
学位
学位
叶和吸收根(主要是1级根)分别是植物地上和地下系统中活跃的吸收器官,二者的形态构建、资源获取和光合产物分配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它们在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存活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叶片和吸收根的功能性状对土壤肥力变化反应敏感。但是,以往关于施肥对植物影响的研究主要是氮肥,关于磷肥的研究,尤其是对1级根解剖性状的研究关注较少,而且还忽略了叶和1级根对应功能性状之间的联系,这限制了我们对植物地上地下之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