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基产物,化学名称为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是一种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阳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已经被逐渐应用于人工皮肤、人工骨骼、人工血管、手术缝合线、肿瘤治疗、药物缓释和基因转导等领域。本文对壳聚糖的理化性质以及基于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各种性能进行初步研究,以筛选合适的微球进行下一步肿瘤介入治疗及临床等实验研究。采用酸降解法以及乙酰化方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MW,1370kDa-60kDa)和不同脱乙酰度(DD,94.6%-73.3%)的壳聚糖样品。利用两种模式即改进型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MHHM)和H?gfeldt三参数方程(HTPM)分析其解离平衡常数(pKa),研究MW和DD对pKa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的MW对其pKa基本上没有影响;而DD对壳聚糖pKa的影响较大,壳聚糖的DD从94.6%降到73.3%时,其pKa从6.17升高到6.84。在给定的壳聚糖样品范围内,两种模式都能很好的拟合样品的滴定曲线,相比较而言,HTTP模式更适合解释壳聚糖的pKa。采用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微球(CM),并对其表面乙酰化修饰成功制得乙酰化壳聚糖微球(ACM);另将壳聚糖样品羧甲基化之后再利用乳化法成功制备出羧甲基壳聚糖微球(CMCM)。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三种微球的形态和大小,结果表明,ACM、CM和CMCM都具有球形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流动性、悬浮性好等特点。ACM、CM和CMCM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16.4μm、117.9μm和54.1μm。电位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测定证实微球的结构组成发生明显变化。CM表面主要的功能基团是带有正电荷的氨基基团,ACM则主要带有疏水性的乙酰基,CMCM的表面同时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基团和带有正电荷的氨基基团,这种结构上的变化给微球的生物学特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溶胀性研究表明,CM和CMCM的溶胀受溶剂、pH以及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大,而ACM的溶胀则几乎不受溶液中pH的影响;血液相容性研究表明,ACM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它能降低对血小板的吸附,表面不能吸附红细胞,不会引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