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文化事业重视度的增加,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批各具特色的观演类建筑。此类建筑因其夸张的形体,超大的规模,很容易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而从使用者的角度,包涵在其华丽的建筑外壳之下的内部观演空间才是评价观演建筑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观演建筑设计中不可忽略的核心问题。本论文从观演建筑的核心空间——观演空间入手,从“观-演”的交互关系出发,通过观演互动关系,把观演空间的围合模式梳理为:单向分离、多向交融、全向融合等模式,并探讨在不同围合模式下观演空间的空间形式、空间氛围、人流疏散、舞台处理等特点。文章由七个章节构成:论文首先说明研究背景,研究范围、对象及相关概念,梳理国内外对于观演空间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列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最终确定文章的研究框架;第二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对中西方观演空间围合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其围合形式演变与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第三章对观演行为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观演互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在观演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单向式”、“多向式”、“全向式”等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舞台和观众厅的空间关系,进一步总结出“单向分离式”、“多向融合式”、“全向融合式”等不同围合模式;在第五章对不同围合模式的观演厅平面、剖面、座椅排布形式和适应的演出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第六章探讨不同观演厅围合模式下的交通、疏散、视线、声学、舞台等关联设计要点;第七章应用示例,以国际音乐厅竞赛方案设计为例,进一步探讨理论模式在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