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空间交流的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网络流行语就代表着网络语言的鲜明特点。网络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的进程中,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舆论、文化的风向标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2015年网络流行语的梳理,结合文化理论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变化历程中透射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入手,对前面学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出了网络流行语一些独特的特点,首先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的速度和传播的频率就像一场场网络语言的狂欢盛宴,此起彼伏。其次再将2015-2016年年网络流行语进行搜集和整理,对比分析得出了网络流行语无论是词语来源还是词语符号表达的意义都呈现出娱乐性突出的变化趋势。通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网络语言泛娱乐化的特点背后折射出的网络青年的问题。首先是网络流行语的肯定与否定:它肯定了人们情感的表达,但是又用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压抑和束缚的否定,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切换来获得情绪的释放;其次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代表着第一世界现实世界和第二世界精神世界。现代青年们在现实世界生活中缺乏归属感,同时网络空间的生活又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将现实世界的迷茫和焦虑通过网络空间去表达,因此这些焦虑和迷茫又转换成为一场场语言的网络狂欢;最后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官方表达和民间表达中如何实现对“官”和“民”话语空间的调节功能。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现象对社会文化问题带来的影响进行二元对立分析。首先是促进文化发展多样性,其次又是社会舆论的晴雨表。但是网络流行语也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本文在第四章重点分析问题并且提出对策:对于网络空间里青年们的焦虑现象可以从促进社会融合和倡导网络共同体的方式去增加人们精神上的归属;其次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来地址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义;对于语言文化的缺失需由政府、媒体、公众三个方面齐力解决。全文主要章节有:绪论、网络流行语与网络流行语现象、狂欢理论与网络流行语传播动因、网络流行语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主要四大部分。旨在从社会文化视角为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