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模仿论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奥尔格·卢卡奇,20世纪最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在美学、哲学和文艺理论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卢卡奇早期的美学思想曾受到康德、黑格尔的神秘主义、狄尔泰和西美尔的生命哲学、韦伯的社会学思想以及克尔郭凯尔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但在1918年卢卡奇加入匈牙利共产党之后,他的道路和抉择发生了转向,开始积极探寻马克思主义之路,卢卡奇的晚期美学著作《审美特性》就是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其模仿论思想萌发的文本基础,模仿论由此成为卢卡奇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卢卡奇的模仿论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但又不同于马克思,他在借鉴吸收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实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种重塑和再创造。本文从发生论、实践论、生存论以及道德伦理层面出发,深入挖掘卢卡奇模仿论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基质,从一种社会文化和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来追寻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真谛。
  卢卡奇模仿论立足的哲学基础是他的审美反映论思想,审美反映论不是卢卡奇的独创,而是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着思想渊源关系,它强调主客观的辩证法精神,也强调审美反映的拟人化特质。关于模仿论的基本内容,卢卡奇首先认为,原始巫术的出现孕育着科学和艺术的初始萌芽,模仿的作用在于使审美要素逐渐显露,而劳动是这一切关系发生的物质实践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巫术模仿的形式与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时,艺术便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独立系统。审美模仿的主客体统一于艺术总体性这个整体范畴,主体的审美认知与客体构成的自身世界又处于一种外化与复归的不断循环不断生发的开放体系当中。在面对物化问题时,卢卡奇从空间性与时间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内在性和实体性、因果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为切入点,指出审美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它能破除僵化、机械和对立,改善冰冷的社会现状,也能赋予生活巨大的诗意丰富性。卢卡奇的模仿论具有内在统一性,同时也包含着总体性和辩证法精神,闪耀着光辉的人性色彩。卢卡奇的模仿论不同于以往模仿论的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卢卡奇的模仿论以总体性辩证法为其方法论基础,这使得模仿说具备了科学的哲学依据;第二,拟人化的本质特性在人道主义层面上把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第三,最终目标是寻求艺术解放和人类解放,这就将模仿艺术上升至了生存论的价值高度来进行考察。卢卡奇的模仿论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这必将会对今后的文艺创作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晚清公使是中国近代较早睁眼看世界、体验域外生活的重要群体,在他们的奏折、电函、日记和诗文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西方的科技文化与异域风情,而这些文字和实录所承载的新变,对晚清社会的启蒙与变革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力量。因而无论是从社会地位、影响力,还是从其对晚清社会、晚清文学的折射来看,他们自身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独特魅力。  本文以晚清文学中的张荫桓、洪钧形象为考察对象,以晚清时期的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
学位
当代文坛的整体格局中,“70后”作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于被遮蔽的困境。新世纪以来,经过自身的沉潜创作和“文学生产机制”的外部作用,“70后”作家纷纷崛起形成突围之势。其中,徐则臣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可谓实力派,以创作实绩成为“7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本文试图以徐则臣为中心,考察“70后”作家的突围现象,并详细论述突围现象背后的成因。本文的写作从内外两方面因素结构全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
学位
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对生命的追问却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生活当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生命质量追问的不同角度和方式。作为一个作家,邵丽自创作初期便展开对生命质量的追问,她采取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用手中的笔孜孜不倦地一直走在追问的道路上,追寻生命更深刻、更深邃的价值与意义。  邵丽的文学创作练习阶段很短,从1999年正式开始创作到2004年小说《明惠的圣诞》这部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的发表,只
学位
城乡冲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创作主题。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的城乡书写不同于“新感觉派”笔下纸醉金迷的都市描摹,也不同于鲁迅、沈从文等作家笔下的写实性叙述或者田园牧歌式的乡土书写,而是将其放在城乡快速转型的文化语境下,展现出独特的时代意蕴和审美价值。而“70后”作家作为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其城乡书写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即常常以客观冷静的写作姿态描摹小人物的命运,且以一种
学位
在桐城派古文向现代散文的转化过程中,周作人与桐城派的关系尤为重要。考察周作人与桐城派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二者对于言志文学和载道文学的看法;二是二者之间的散文渊源;三是二者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周作人与桐城派关于言志和载道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桐城派主张的是“文以载道”,而周作人推崇言志的文学,这也是周作人批判桐城派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具体的创作和理论实践中,周作人的创作一直没有脱离载道文
学位
从古籍目录的角度研究唐五代别集,是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一条新思路,是古籍目录与文学关系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本论文以《郡斋读书志》中著录的唐五代别集为研究对象,考察唐五代别集的研究现状,厘清《郡斋读书志》著录唐五代别集的概况、史料价值及其文学批评方法,探讨古籍目录对唐集研究的价值,考查古籍目录所具有的文学意义。本论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章对《郡斋读书志》著录唐五代别集的概况加以梳理。本章阐述唐五代别集
学位
《华英学生口语手册》作为晚清时期的一本口语手册,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  首先,本文对书中的否定副词进行了梳理,并把它们分为三类。即,1.“不”类,包括“不”“无”两个;2.“未”类,包括“未”“未曾”“不有”“没有”四个;3.“不要”类,包括“勿”“不要”两个。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对书中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对其否定的辖域和焦点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其次,
学位
本文在逐条辑录《文选集注》徵引《説文解字》(以下简称《説文》)条目後,统计得到:《文选集注》徵引《説文》172例,合155字,其中李善注117例,《文选钞》(以下简称《钞》)52例,《音决》2例,陆善经注1例。  对《文选集注》徵引《説文》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并与今大徐本《説文》进行认真比对後发现,《文选集注》中各注家使用的《説文》版本与今大徐本主要依据的版本是基本一致的。通过考证引文与今大徐本有差
《清华简(贰)》是2008年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一部分,于2011年12月整理出版。全书仅有一篇,名爲《系年》。《系年》是一部基本完整的历史着作,共有138支简,全篇分爲23章,记录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系年》中的词汇进行系统整理与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揭示先秦语言面貌,对汉语词汇史研究有所裨益。全文共分爲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
学位
九十年代以来,乡土散文在内涵和审美方面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呈现出写实和原乡建构两种不同的审美向度。写实对应着为中国社会传统向现代转型服务,这类乡土散文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时期的散文写作传统,体现出强烈的社会介入意识和作家的使命意识。周同宾的乡土散文从自己立足的河南南阳为出发点,对生活做出了深入的、注重历史人文的描述,写出了一种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意蕴,表现了一种具体的社会人情内容和道德观念。原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