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流行于英美国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重建。剥削理论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也是当今引起争议比较多的部分。因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进行重建就成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议以及随之而来对剥削的质疑,劳动价值论是否存在所谓的转形问题,如果劳动价值论本身是有问题的,那么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剥削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重建首先便是围绕这一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罗默提出要构建一套比传统马克思主义更简便、更准确、更科学的理论来对剥削进行分析。罗默主张撇开劳动价值论,采用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方法对剥削进行重新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关于剥削的一般理论。在罗默看来,剥削的一般理论既能解决因对劳动价值论的质疑而引起的对剥削的争议,另一方面又能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所失语的社会主义不平等现象提供理论上的解释。在罗默看来,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对剥削分析是一种对剥削的技术描述,或者说剥削只是解释了利润的来源,然而却无法证明剥削在道德上为什么是不正义的。所以,罗默想要重构剥削理论的另一个目的是为剥削的不正义性寻找道德依据。事实上,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罗默提出“剥削并非不正义的”。正是基于这一与人们的通常道德直觉相违背的结论引起了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对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柯亨则指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无法应对当代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诘难,尤其是对剥削的分析。柯亨指出,一方面,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分析包含内在的逻辑矛盾;另一方面,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剥削不正义性的批判的深层理论基础与诺齐克的自我所有理论并无实质上的冲突,或者在某程度上来说具有一致性。因此,对以上两方面问题的解答是柯亨剥削理论的主要内容。依据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中将会出现两极分化的阶级对立格局,然而现实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证明这种现象并未出现。赖特指出,这表明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赖曼则从平等主权入手分析剥削的实质。在赖特看来,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主权,剥削之所以是不正义的正是基于违反了人的平等主权。并且,赖曼提出要以“道德版的劳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对剥削做出说明。  如果说罗默、柯亨、赖特和赖曼侧重于说明何谓剥削,那么伍德与胡萨米等人则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马克思的理论中剥削与正义的关系的分析。二者的争论围绕“马克思是否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这一主题,最终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转为对马克思的正义观的分析。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正义观究竟如何评价剥削?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马克思正是在历史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剥削的历史评价与价值评价的统一;其次,关键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的正义观。马克思对正义的分析侧重于解构而非建构,马克思反对将正义看作独立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之外的抽象规定,而是强调对正义的理解和把握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认知的基础上。
其他文献
班主任教师应不断以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全班同学,给学生树立榜样,充分利用表扬这一手段,给优秀学生以鼓励,给其他学生以指引。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把学生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教师致力于研究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分层教学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文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渐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之相适应,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观,尤其是同市场经济密切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