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足球是我国足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支撑足球事业发展的根本与基础。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的状况不仅影响着一国足球市场的规模与程度,也直接影响与决定着一国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高低与发展潜力。然而我国青少年足球的开展和普及不容乐观,面临青少年足球市场投资运营和管理畸形、培养方式不科学、与教育发展不协调等重重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模式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具体梳理了历史上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方式的演进,归纳当今几种主要的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校园足球、各个地方体育局主办与支持的培养模式、俱乐部梯队培养等,并对每种培养模式的历史来源、存在依据、现状不利弊进行分析,同时介绍德国黄金计划和日本2005宣言政策的直接和引导性支持,分析其对于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借鉴价值,透过其足球发展迅猛和中国足球发展滞后、青少年足球人口萎缩现象,分析背后的足球发展本质和青少年足球培养情况的差异。种种分析、对比得出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中的以下主要问题:(1)行政干预过多,行政干预和管理过程不透明,缺乏客观的管理规则,且对行政管理的监督缺位。(2)“三集中”弊病根深蒂固。(3)追逐短视成绩。(4)培养层次不衔接,不成体系。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产生于西方工业文明土壤中的体育项日都是由少数中国社会精英带入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其文化、社会环境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而现今的政治、文化发展较为迟缓,更使得农业文明土壤改造和转型之慢,在此基础上,一些泊来的体育项目之根本和精华无法得以张扬,必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牺牲品,直到这片土壤的自觉地改造和完善.根据以上归纳分析,提出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理想模式是怀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来让青少年在足球运动中体验快乐、增进健康,以学校和实体化的足球协会为主体,以业余足球和精英足球双轨行进来普及和发展青少年足球。根据中国现实条件,本文提出过渡方案,即把各支持主体原本倾向于“三集中”的培养方式转变为“给孩子舞台和梦想”、“学练两手抓”、“各种水平的足球都有舞台”、“各种水平的足球之间信息和通道畅通、流动”,凝聚各种力量,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和完善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转换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