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别名牛樟芝和牛樟菇,主要产于中国台湾地区海拔450-2000米之间的山地,生于牛樟树(Cinnamomea kanehirai)的心材内壁。由于其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在台湾地区非常出名。研究发现樟芝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解毒、抗炎等功效,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药用真菌,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采用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室分离得到的樟芝菌种进行了鉴定。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该菌株的ITSrDNA与樟芝模式菌株一致。以樟芝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和菌球数量为优化目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樟芝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麸皮(60g·L-1)浸出液,VB1 0.14 g·L-1,KH2PO4 1 g·L-1,MgSO4 0.05 g·L-1,自然pH,装液量为200 mL/500 mL三角瓶,转速110 r/min,28℃恒温培养12天。实验结果显示,樟芝的菌球数量达到4.18×104 L-1,菌丝体干重达到11.85 g·L-1。以樟芝液体静置培养所得菌片的干重及活性物质含量为目标,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樟芝液体静置培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樟芝液体静置培养时能利用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地瓜淀粉作为碳源,能利用麸皮浸出液作为氮源,瓶装量在150mL/500mL时生长最好。但是从所得菌片的干重及HPLC图谱分析所得,樟芝液体静置培养所得菌片基本上不含有活性物质。由此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樟芝液体静置培养是不可行的。利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樟芝进行固体培养,以所得菌丝体干重及活性物质含量为目标,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大米:水=4:7且培养基中不添加任何其他营养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培养55天所得樟芝菌丝体含量为12.89g,物质含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