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宫颈注射进行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前哨淋巴结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6例(临床分期为ⅠA2期6例,ⅠB期24例,ⅡA期26例),采用亚甲蓝宫颈注射,90120分钟后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将蓝染淋巴结判定为前哨淋巴结,术后将切除的所有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前哨淋巴结分装送检,分析比较病理检测结果。结果56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者为49例,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06个,占总切除淋巴结的10.08%(106/1052),平均每例2.16个,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7.5%,灵敏度为90.91%,特异性为86.67%;其中共有1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9.64%,淋巴结转移中10例前哨淋巴结成功识别,仅前哨淋巴结转移者8例,前哨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均有转移者2例,未发现前哨淋巴结无肿瘤转移而非前哨淋巴结有肿瘤转移者,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为100%;前哨淋巴结定位闭孔窝占39.62%、髂外区占28.30%、髂内区占24.53%、腹股沟深占4.72%、髂总占2.83%;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进行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是可行的,能够准确的识别和定位前哨淋巴结,且此法有较高的检出率,前哨淋巴结的检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