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范围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逐渐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以及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仅依靠内部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所获的优势已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研发环节融入到全球经济网络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对于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型”跨国企业而言,研发国际化也成为其寻求海外新知识,改善创新能力,追赶甚至超越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跳板”。
研发国际化是否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研究多以开展研发国际化活动较早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莫衷一是,包括正向关系、负向关系及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等。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行为和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并不完全相同,其带有更多的技术寻求特征,这种技术寻求型研发国际化是否确实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业中开展研发国际化的22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国际化(包括研发国际化深度和研发国际化广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深入剖析制度情境因素(包括母国和东道国间的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机制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主效应方面,比较研发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阶段的收益和成本,发现与创新绩效之间都呈现倒U型关系。2)调节效应方面,基于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在组织学习成本方面和对组织合法性影响的差异,正式制度距离同时增强了研发国际化的深度/广度在倒U型前期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和在在倒U型后期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则同时减弱了研发国际化的深度/广度在倒U型前期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和在倒U型后期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3)进一步的,根据吸收能力划分子样本,发现本文的理论研究更适用于吸收能力较弱的企业;而根据东道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划分样本,发现研发国际化广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及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在低东道国市场发达程度下更符合本文的理论预期,而研发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及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在高东道国市场发达程度下更符合本文的理论预期。基于以上实证结论,论文最后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根据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因素开展研发国际化布局,以及在海外研发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利用东道国与母国间的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差异更好的取得创新优势给出合理的建议。
研发国际化是否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研究多以开展研发国际化活动较早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莫衷一是,包括正向关系、负向关系及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等。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行为和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并不完全相同,其带有更多的技术寻求特征,这种技术寻求型研发国际化是否确实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业中开展研发国际化的22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国际化(包括研发国际化深度和研发国际化广度)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深入剖析制度情境因素(包括母国和东道国间的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机制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主效应方面,比较研发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阶段的收益和成本,发现与创新绩效之间都呈现倒U型关系。2)调节效应方面,基于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在组织学习成本方面和对组织合法性影响的差异,正式制度距离同时增强了研发国际化的深度/广度在倒U型前期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和在在倒U型后期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则同时减弱了研发国际化的深度/广度在倒U型前期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和在倒U型后期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3)进一步的,根据吸收能力划分子样本,发现本文的理论研究更适用于吸收能力较弱的企业;而根据东道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划分样本,发现研发国际化广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及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在低东道国市场发达程度下更符合本文的理论预期,而研发国际化深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及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在高东道国市场发达程度下更符合本文的理论预期。基于以上实证结论,论文最后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根据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因素开展研发国际化布局,以及在海外研发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利用东道国与母国间的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差异更好的取得创新优势给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