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杆双回线路故障选相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节约输电走廊通道资源,降低电力建设成本,同时提高线路单位走廊输电容量和土地利用率,同杆双回线路已成为我国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首选,并且往往作为电网的主干线路担负着电网超大功率传输或区域电网的联络重任,因此其安全可靠的运行对电网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杆双回线路的两回线间距离较近,存在跨线故障,同时因线间互感的作用,故障特征更加复杂,传统单回线路选相元件应用于双回线路尤其是跨线故障时易出现误动作。因此论文对同杆双回线路进行故障特征分析,提取故障电流特征信号,同时借助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故障特征分析结果,并进一步探讨故障类型、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对故障电流特征信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同杆双回线路工频量故障选相方法。该方法共分两步实现,首先,利用同名相和电流的相分量特性,将同杆双回线路故障等价为单回线系统故障,根据等价单回线系统的电气量选出故障相别;然后,在选出故障相的基础上,根据两回线同名相电流的比值规律特性,确定具体故障相线。由仿真结果可得,两步选相法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等的影响,对窄线间距的双回线路能保证线路80%可靠选相,然而该选相方法在线路近端时可能误选相,借助于其他辅助判据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目前同杆双回线路的选相研究多是基于工频量,暂态量方面的研究鲜有成果的现状,为适应新型暂态保护的选相需求,在提出两步选相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杆双回线路的暂态量选相。暂态量选相方案以两步故障选相法为选相机理,利用小波变换工具提取同名相和电流、同名相电流的小波暂态能量,以暂态能量为判据,构成新型的同杆双回线路暂态量故障选相原理。仿真验证了暂态量选相方法的可行性,不仅弥补了工频量选相在线路近端可靠性不足的缺点,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选相速度,改善了保护性能。此外,论文对同杆双回线路的工频量选相和暂态量选相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对全面系统的故障选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太阳能电池阵”、“双锥筒振动试验模型”为对象,研究了振动结构的参数识别和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了“分部件建模、分层次修正”的技术途径。将整体结构分解成相对易于
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双固壁槽道和带自由面槽道的法向旋转湍流及热传导问题进行了研究,详细地分析了系统旋转对固壁或自由面附近湍流的增强或抑制作用以及对热传导的影
本文通过对一榀足尺两跨后张有粘结非对称加载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内力重分布问题。从塑性内力重分布入手分析了柱梁线刚度比、框架的连续性、次
针对现有继电保护仿真平台的不足,本文提出并开发了一个图形操作的,能与电力系统一次仿真实现闭环仿真的继电保护仿真平台。平台以VC++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友好的可视化操作界面。仿真算法库独立于平台编写,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保护模型的定值等参数存储在数据库表格中,简化了定值输入方式。一次电磁暂态仿真的数据存储在实时数据库特定的表格中,进而实现仿真平台与一次仿真的闭环仿真。
本文对平顶山鸿翔公司50MW热电联产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故障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和模拟自并励励磁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励磁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了励磁系统初步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论证,明确了对励磁系统进行改造的必要性。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模拟了励磁系统部分运行工况,进一步考查励磁系统各装置和系统配套设备的性
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电力系统学者的关注。在工业发达国家的配电网中,广泛采用安装在户外馈电线路的柱上开关、分段器、重合器、无功补偿电容器等设备,以减少占地面积与投资,提高供电质量、可靠性及灵活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并实现故障的自动清除,自动隔离,及自动转移供电,将现场开关智能化,
期刊
垂直运动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SM)是一种新型曳引提升结构,与传统曳引结构相比,具有众多优点如提升高度不受限制、空间利用率更高、安全系数更高等多个方面,然而由于直线电机
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将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模型修正基础上,利用频响函数进行耦合载荷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振动环境试验参考谱的修正问题;尝试了在典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电力公司采取有效的激励、指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与用户共同协力采用各种成本有效的节电技术和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