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产业集群,本文将产业集群地定义为: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同类企业以及生产这种产品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专业服务企业高密度地集中于一地,根植于区域内的厂商彼此连结、频繁互动,形成社会生产综合体以及区域创新系统。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角度都有。经济学家往往是通过外部经济性、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等理论和概念来解释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制。社会学家则强调,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以及本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关键影响。地理学家强调的是产业的柔性专业化基础上的空间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强调地理空间对于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过程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角度主要是经济学的,同时注意并强调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影响。本文的首要研究点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对集群形成机制的分析是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认为产业集群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理性的区位选择的结果,是逐利企业聚集的结果。本文以系统论及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与上述观点不同的结论。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产业集群是演化的结果,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经济主体的适应性。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给出了集群演化形成的具体模式-衍生和成长。此外,通过对浙江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模仿在浙江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有积极而重要的一面,也有不利产业发展的一面。实际上,由于模仿是人类互动关系中的基本属性之一,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模仿是普遍存在的。由此,本文的另外一个研究点是集群中的企业的模仿行为对厂商绩效、集群演化的影响。 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被作为一条不错的选择而广泛使用。但是,果真可以仅仅通过招商引资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吗?在构建一个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能力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还要做些什么呢? 波特(1990)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在于产业竞争优势,而一国优势产业往往表现出集聚现象。集群使钻石体系各要素形成互相加强的互动机制。那么,如何推动产业发展,培养一国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呢? 在技术创新周期缩短,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大规模定制时代,企业制定战略不光要眼睛向内,还要向外,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生态系统。 可以说,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国家竞争优势的建立、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都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新视角,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本文以系统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石。所谓系统论就其最基本含义来说,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观念、相互联系观念和演化发展观念。而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看经济系统,经济系统由无数个异质的经济主体(微观个体)组成;这些主体的状态和行为存在重要的差异;主体在各种市场环境下相互作用;主体为适应环境必须从实践中学习,并被自然选择;主体的状态和行为随时间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是主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很少处于长期的均衡状态;主体被组织成若干个层次结构,结构影响主体行为如何随时间变化;宏观层次的现象是主体行为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涌现。 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识背景下,研究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科学分析基础上的计算机模拟。基于演化经济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简称ACE),是研究经济复杂现实的一个有效方法论。ACE通过计算机建模研究经济问题,把经济模型化成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主体构成的演化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经济学具体体现。ACE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经济的自组织和演化性以及经济的模拟试验。由此,本文将ACE作为主要的方法论,此外,本文还使用了逻辑推演、案例说明等方法来论证本文之核心结论。 本文是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得出了与主流经济学框架下对产业集聚研究不相同的结论。本文的核心论点是产业集群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典型范例;其形成、发展的机制是主体的适应性;其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的演化过程,演化(形成发展)过程的具体模式为衍生(spin-off)和成长(grow-up)。衍生可隐喻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个受精卵不断地分裂,分裂成多个细胞,这期间细胞又出现分化,分化为不同功能的细胞,不同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继而组成不同的器官、子系统,直至形成完整的系统。在这里,分裂强调系统中个体数量的增长,分化强调系统结构上的形成与完善;在系统形成过程中,分裂与分化共同交替发生作用。成长可隐喻为生物的进化与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一开始是一群小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简单生物(类比为作为经济单位的家庭组织);简单生物(家庭经济单位)经过不断的进化成为高级生物(类比为企业、股份制企业甚至企业集团);期间,生物会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并接受自然选择(企业也在学习和适应并接受市场选择);生物会出现变异(企业出现分化,如出现分工及分工的不断细化),最后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产业体系)。 关于演化过程,生长过程,可以想像一下胚胎的发育和城市的发展。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背景下,胚胎、城市和产业集群是极为相似的东西。如果我们回到几个世纪前北京的起源,几十年前温州集群的起源,几个月前的受精卵,并在时间标度上作适当的调整,那么城市的发展、集群的形成和胚胎的生长确实有些相似。他们都从相对简单的种子开始,他们都在生长和变化,他们都发展了内部边界和子结构,拥有了用于通信和资源传输的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他们都适应内部和外部的变化,拥有大量的适应性主体-前两者是各种各样的公司和个人,后者是形形色色的生物细胞。 笔者认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集群都是在这两种形成与发展模式下(有些集群以衍生模式占主导,如台湾新竹、美国硅谷、德国古滕堡印刷机产业集群,而有些集群以成长模式占主导,如意大利的大多数产业区和我国浙江省的产业集群)演化的结果。这里想强调的是产业集群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理性的区位选择的结果,不是通过企业聚集而成的。至于大多数研究者观察到的产业集群带来的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形成具有较低交易成本的企业网络和有利于创新的区域,笔者认为这是当集群已基本形成之后带来的结果,并与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互为因果的正反馈系统,而不是集群形成的根本原因。 此外,通过对浙江集群的研究发现,一方面,模仿对温州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现为①“开创性的模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转移的过程,是众多温州集群得以形成的“种子”,②重复模仿形成了温州集群的产业规模,为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规模基础,③并发的模仿促进了集群的创新;但另一方面由于温州产业的“模仿壁垒”很低,众多模仿者的进入往往引发激烈的价格竞争,使产业绩效低下,甚至最终导致集群的衰落。本文在最后以模型模拟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与模仿行为对集群绩效及演化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的模仿难度实验条件以观察模仿对产业集群演化影响的内部机制。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引言,是全文的引子和概括,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所选取的研究点、选题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石与研究方法;对产业集聚经济理论进行了文献回顾;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研究路径和成果进行了综述;说明了本文的观点和结构及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石-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与发展,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理论的特点等。第三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产业集群从多角度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特别着墨于集群中主体间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经济网络,本文认为这是集群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涌现出弹性专精、生态性和成为有利于创新的区域等整体涌现性之原因所在。第四章从基本概念层面和整体层面论证了产业集群是复杂适应系统的典型范例,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后续的论文展开奠定基础。第五章用实例说明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演化模式-衍生和成长,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第六章着重阐述了浙江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模仿行为的双面作用。第七章介绍了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ACE),ACE是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背景下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是把经济作为复杂适应系统范式的具体体现。第八章对国外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背景下以及ACE框架下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与模型作出介绍。第九章引入了本文的浙江集群的创新与模仿模型及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第十章从复杂适应系统的干预与适应角度提出政策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