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以来,开始履行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功能,标志着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确立。在这之后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弱化,货币政策逐步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甚至在1998年以前出现货币政策“独挑大梁”的局面。从实践上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使用经历几次较为大的波折。无论是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还是通货紧缩时期对经济的刺激,虽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程与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对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影响因素做一些分析。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调控的主要手段,对其进行研究的出发点甚多。本文将主要从货币的供求来对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货币供求是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最基本的两个层面,货币政策的实施基本出发点不外乎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和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采用实证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以来的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对西方成熟的货币供求理论进行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机制等)建立我国的长短期货币需求模型,分析得到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在货币供给方面,主要从货币供给内生性出发,通过计量方法的使用(格兰杰检验、向量自回归,方差分解等)和对货币乘数的数量研究,证明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