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村落中的传统舞蹈的传承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zxw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民间信仰、乡民艺术、以乡村庙会为依托的文化表演形式及其与地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田野调查,并且累积了大量的有关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这些调查材料最终的呈现是以民俗学、人类学或是社会学的文化视野基础上完成的,而忽视了作为表演形式的艺术学的角度去理解与分析。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生存在都市中的、以庙会为依托的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表演形式的实际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看法将在作为一种“乡民艺术”1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尤其是在“后申遗时期”2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与民间最终的能动性选择之间的关系方面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点。本文是以生活在北京都市中的自然村落——红寺村为田野点,对其以走会为依托的文化表演形式——地秧歌为研究内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审视下,运用“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力争呈现一个“舞蹈民族志”的图景。对一个非遗事项进行研究,首先是要完整、系统的描述与这一文化事项相关的关系或领域,呈现它的结构、元素和运作机制。田野调查提供了本论文的素材,对材料的组织和重构是我构思本论文时对怎样用民族志书写舞蹈的一种实践与思考。全文结构规划如下:导论部分主要谈及四个方面:研究目的和意义、说明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研究路径以及全文的研究框架。第一章是对我的田野点红寺村的时空背景的描述与说明;重点说明我所研究的田野点是不同与以往的那些对远离城市喧嚣、交通不便、面临语言障碍、有着对其原始艺术的想象的地方,而是可以乘着地铁进入田野点、并把做田野当成是我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中,由于受到都市化发展、城市扩建、现代化进程的等都要大于其他的遥远的村庄因而突显出他的独特性,特殊的位置与特殊的时期让这个地方的人与官方保持一种相互不信任、不和谐的紧张关系,这关系也进而影响到他们所留存下来的民间文化艺术。第二章是对红寺地秧歌的时空语境的叙述;从对村落的时空性背景的描述与说明转向该村落中的“标志性文化”——红寺地秧歌,重点从历史的角度谈及这文化事项的源起与发展与民间对其的历史记忆。第三章、第四章主要是对地秧歌的文化表现形式的细节性把握与阐释,分为两个部分,表演机制和舞蹈的形态学分析。表演机制部分主要分为仪式、服饰装扮、音乐、唱词四个方面:舞蹈形态部分主要从动作到舞段部分重点想说明舞蹈的身体动作,从舞蹈单一动作、舞蹈句子、舞蹈段落到完整的表演程序四个层级递进的关系说明舞蹈从局部到整体的演变过程,即民间是怎样把单一的舞蹈动作通过自身的文化逻辑组成舞蹈段落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舞蹈表演作品,如同音乐中如何把单一音符串联在一起进而形成美妙音乐一样。第五章则是根据地秧歌“申遗”后的传承现状进行一个对比:对村内与村外的传承、传统情况的比较来说明地秧歌在现代都市中的发展变化,进而阐释在这种发展变化中,民间艺人是如何通过能动的选择来进行主体实践的传承这一问题的。结论部分主要是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我的思考与反思:首先,遗产化指一项历史遗存被官方部门评定为遗产并加以保护和利用的过程。红寺地秧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其从“民间花会”到“国家遗产”的转变。当我们用“过程”的概念和方式去看遗产的时候,遗产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当民间文化成为“国家遗产”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个“遗产化”过程中看到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下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其次,由于多方力量的不断介入,在遗产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权力场。在这一场域中,每一方都有各自的权力范围。民间想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途径从民间艺术到国家艺术的转变,在民间对乡政府的自下而上的申请失败和朝阳区文化馆对小红门乡政府的自上而下的申请成功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三方之间微妙的权力关系场,并在“申报成功”后,逐渐呈现出文化传衍中的各方力量的博弈与互动,也正是这种力量进而影响到当下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对红寺地秧歌的研究中,作为非遗,并非完全是由国家主导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而是在多种力量的博弈、互动中形成的。在各方的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在使用“弱者的武器”巧妙发挥并利用他们的权力。再次,在遗产化的进程中,除了对权力关系的思考外,我们还应该重视传承主体实践的研究。在红寺地秧歌的遗产化中,透过民间传承人以其主体的“超积极”态度与实践行为改变了以往民间较为消极的自我传承方式,同时也可看到,民间主体的能动性在文化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仅是来自国家/官方,还受到民间内部不同观念的影响。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提出对以舞蹈民族志的方法研究舞蹈的思考,一方面要注意文化表现形式的细节部分的关注与剖析,另一方面,也在研究者的知识背景基础下,从文化整体观角度看舞蹈的时候,就不能就舞蹈说舞蹈,而是把舞蹈放在更大的关系层面上去考虑,尤其是与舞蹈有密切关系的方而,如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可以细化舞蹈田野民族志的表述方式。
其他文献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辩证思维方法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出于对逻辑、历史及其统一的不同理解,学界对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马
论文以“如何实现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可持续性”作为思考的基点,以四川夹江手工造纸技艺的演变历史、技术体系、价值系统和文化生态为案例,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由点
中国近代专利制度的萌芽及形成过程艰难而曲折。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它经过了晚清时隐时现的萌芽时期以及被迫承认的内外保护时期;民国初年,专利保护开始设章定制,而内容
行政伦理建设是各国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行政伦理建设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行政伦理法制化、独立的行政伦理管理体系、依靠社会力量开展行政伦
东亚沙尘灾害严重影响东亚各国的生态环境 ,在源地大量侵蚀表层土壤 ,在输送过程中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此外 ,作为气溶胶 ,对区域辐射平衡和天气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利
麦家融合小说类型,进行叙事创新,包括加强对人性复杂性和多元化挖掘,增加叙事层次和审美高度;紧扣理想信仰,抓住精神之魂;探寻文学性与可读性之间的桥梁,用大众的形式表达主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系数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从而给予早期干预,以防止致残、致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立足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活动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乔治·巴塔耶是一位至今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色情描写”和“下唯物主义”(le bas materialisme)概念在文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试图通过
“程式”、“程式化”,随着中国近代历史上中西文化艺术碰撞,并由此引发关于演剧改良思潮,其以“超出了普通语言学的范畴,而以理论语言的姿态进入戏曲理论的园地”(黄克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