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放量式增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镇居民居住水平,但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很大挑战。住房承担着保障人民生存权的重要作用,是宪法对于人权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城镇化过程中,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研究保障性住房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保障性住房的适度规模发展,使其既可以提高居住水平,又可以减轻政府负担,避免造成资源不合理利用和额外的财政压力。实现住房保障与地方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商品房市场相协调,对于推进处于“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住房保障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政府实现科学供给,更加合理的安排相关住房保障支出。不断提高政府的政策效率和保障能力,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在归纳总结学术界对保障性住房规模影响因素的论述基础上,从政府供给能力、居民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市场状况三个角度,确立了11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关指标体系。其次在对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检验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选取出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房屋(住宅)竣工面积、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完成额作为有效影响因素,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关联度排序,分析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注意到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产品,保障性住房规模大小也受到非量化政策变量的重要影响,因此,结合土地供应政策、资金政策、供给模式政策和保障目标政策等政策变量对适度规模进行再考量。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结果与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实现适度规模发展;发挥商品房市场的作用;并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的建议。希望能为石家庄市实现保障性住房的适度规模发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