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龄独居老人是拥有高龄及独居双重特征的特殊群体。高龄意味着身体机能弱于低龄老人,独居意味着缺少配偶乃至家庭的就近照料,这给家庭和社区带了巨大的照料压力。完全依靠传统的养老模式来解决高龄独居老人的赡养问题已然不可能,现有养老服务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但不能解决高龄独居老人的精神慰藉和应急响应需求,那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家庭和社会网络所提供的非正式支持来解决的。因此厘清非正式支持中的哪些因素对其生活会产生影响,有助于未来解决高龄独居老人生活照料的问题。本研究在非正式支持对老年人的影响以及高龄独居老人生活状况的既有文献基础上,以社会支持理论为问卷基础,延续理论为研究假设的理论基础,上海市Y区M社区独居老人为研究样本,对社区内高龄独居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通过单因素分析对比了高龄独居老人及中低龄独居老人获得的非正式支持的差异。同时,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子女的非正式支持和邻里及朋友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对高龄度独居老人生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单因素回归中,高龄独居老人与中低龄独居老人在子女探望频率、非正式支持网络规模、性别、文化程度以及个人收入方面存在差异。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仅考虑子女支持的模型中,家庭关注度高的高龄独居老人比家庭关注度低的老人更有可能认为当前生活状况非常好;在仅考虑邻里及朋友支持的模型中,非正式支持网络规模大的高龄独居老人比非正式支持网络规模小的老人更有可能认为当前生活状况非常好;当同时将两类因素纳入回归模型中时,我们发现子女居住地、家庭关注、非正式支持网络规模以及社会互动频率对高龄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在对比优势比后发现,非正式支持网络规模对高龄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政策建议:加快基础性养老服务的创新与推广研究,帮助高龄独居老人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结合社区微更新、旧区改造项目,加快老旧小区的适老性改造项目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