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中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日常生活中公商务、旅游等活动日渐频繁,民航业承运旅客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趋势。2002年三大航空集团重组并相继挂牌上市,形成国营航企的绝对优势。与此同时,近几年地方航空不断加大资本投入,扩大运力规模,以期稳固甚至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再者民营航企也蠢蠢欲动,以期在蓬勃发展的民航业中分一杯羹。 随着运力规模的增长,国内各航空公司航线重叠交叉现象也日趋严重,相互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经营水平?如何形成航空公司独有的竞争力,甚至核心竞争力?在实际经营中,引入收益管理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势在必行。 团体旅客作为航空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收入盈余能力。厦门航空在中国民航业内独创团体旅客“集中式管理”模式,始终采用收益管理系统提供的决策指导生产经营,其经营管理水平在中国民航业内已处于领先地位。 “运价制定、座位分配、全航程收益管理”是团体旅客收益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调查分析法,引用“P-D-C-A”管理循环对生产经营中的各个节点进行介绍,分析收益管理系统如何发挥决策支持作用。 其次,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据团体旅客性质差异进行分类定价。采用定量分析法,根据不同航线客源、竞争等情况,制定适合团体旅客需求的运价、合理分配座位。 再则,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某个时间点,通过各项经营指标的静态对比,结合收益管理系统中未来航班的动态预测,对运价、座位、全航程收益管理进行优化。 虽然,厦门航空在团体旅客收益管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随着公司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航空市场竞争必将日趋激烈,本文中研究总结的操作模式对将来的发展而言仍有存在局限性。因此,应随着市场变化及时优化收益管理运作模式,尤其是提高收益管理计算机系统智能决策能力,从而提高总体收益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