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与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恒德)作为对照,观察棕榈酸帕潘立酮(芮达)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对87例在我科就诊,并自愿参加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疗效评估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人际和社会能力量表(PSP),以上三项主要疗效指标量表由专业盲态评分员独立完成。而安全性和不良反应通过副作用量表(TESS)、锥体外系症状量表、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生命体征、心电图及体格检查等进行评估。评估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完成,按照量表的具体要求,针对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规范化完成数据的搜集,包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对取得的数据采用Excel录入,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一  (1)临床观察12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与利培酮片联合治疗4周,此后单一使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8周),患者在第12周末PANSS总分、阳性分量表分、阴性分量表分均较基线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阳性分量表分在治疗1周时差异就已经具有显著性(P<0.05)。  (2)12周开放治疗中,疾病严重度临床总体印象(CGI-S)评分平均下降2.2分。采用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12周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增加≥7分的患者比例达到88.4%。  研究二  (1)对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和利培酮微球组进行治疗前后PANSS统计分析,采用两组总体疗效轮廓分析,结果发现如下:1.平行轮廓检验F=0.918,P=0.4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说明两组患者PANSS总评分的总体轮廓平行;2.重合轮廓检验:F=0.548,P=0.462,两组患者PANSS总评分的轮廓重合;3.水平轮廓检验:F=154.36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在不同时点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程度较利培酮微球显著。  (2)对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进行治疗前后PSP统计分析,F=2.3000,P=0.134,两组患者PSP社会功能周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药物对改善社会功能作用相当。  (3)本研究分析显示,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在体重和腰围、血常规、电解质、血生化、内分泌中胰岛素和泌乳素、心电图各项指标的方差分析中,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症状方面疗效肯定,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3.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相比,棕榈酸帕潘立酮针剂在总体疗效改善程度方面疗效更显著,而安全性和副作用两者相当。
其他文献
在现代医学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K)是十分常见、复杂的临床问题之一。危重病人中有30%的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有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有5-6%的病人发生急
目的 研究MRI征象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对微血管浸润(MVI)阴性孤立性肝细胞肝癌(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MVI阴性孤立性HCC患者术前MRI及临
故障现象执行扫描计划,系统提示警告信息:The communication error occurred by the data transfer unit in the gantry,and raw data was corrected.rn故障分析每次扫描上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