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GH4742合金由于强化相含量的增加,使用温度更高(550℃~800℃),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承力环、压气机盘、紧固件和其它零部件。众多学者对GH4742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冶炼工艺;铸态枝晶成分偏析规律及不同均匀化处理后的元素分布和组织特点;热变形行为、动态再结晶影响因素、形核机制以及模型构建;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但对GH4742合金的微观组织是如何影响高温流动应力、加工硬化率以及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镍基高温合金流动应力计算模型研究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对于变形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组织的预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镍基高温合金流动应力计算模型来计算GH4742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和微观组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首先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得到的峰值应力和屈服应力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在计算GH4742镍基合金高温拉伸真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可行性。然后依据固溶处理得到的不同微观组织计算并绘制了不同组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发现GH4742合金具有很强的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性。γ’相的尺寸和含量对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最大,γ’相存在一个临界质点尺寸,在临界质点处合金的强度取得了最大值,对于析出相中是否混有粗大γ’相,小尺寸γ’相的尺寸对应力的影响规律相同。晶粒尺寸和析出相中粗大γ’相的尺寸对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都非常小。在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变形条件和组织下的加工硬化率与应力的关系曲线。发现GH4742合金的加工硬化是从第III阶段开始的,随着应力的增大,加工硬化率下降的速度特别快,第IV阶段曲线的斜率明显小于第III阶段,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低,越容易出现第V阶段。晶粒尺寸和析出相中粗大γ’相的尺寸对加工硬化率曲线的影响很小。γ’相含量和尺寸对加工硬化率曲线影响较大,随着析出相含量的增大,曲线向右移动;γ’相尺寸所对应的应力值越大,越容易出现加工硬化第V阶段。基于加工硬化率曲线的拐点特征,计算了GH4742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和微观组织下的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分析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变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升高。晶粒尺寸和析出相中粗大的γ’相对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的影响小。γ’相含量和尺寸对临界条件的影响很大,随着γ’相含量的增大,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变都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析出相尺寸的增大,临界应力是先增大后减小的,临界应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但都是在30nm处取得了极值。析出相中小尺寸γ’相的百分含量对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临界应力随着小尺寸γ’相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临界应变随着小尺寸γ’相含量的增大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