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压电驱动器具有输出精度高、响应快速、输出力大、易结构小型化等优势,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物细胞工程、光学工程、微/纳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其中,摩擦惯性压电驱动器包括惯性冲击式和惯性粘滑式压电驱动器,具有机械结构简单、分辨率高、控制方便等优势,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不足:惯性冲击式压电驱动器的冲击位移降低了其负载能力与稳定性,惯性粘滑式压电驱动器的回退现象限制了其输出速度和定位精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粘滑式压电驱动器步进特性的演化机制与主动设计,2021.01-2024.12,项目号:52075221;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XXXX 测试新技术的研究,2021.01-2021.12,项目号:19-163-00-KX-003-019-01; 中组部第十五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9.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电驱动器具有输出精度高、响应快速、输出力大、易结构小型化等优势,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物细胞工程、光学工程、微/纳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其中,摩擦惯性压电驱动器包括惯性冲击式和惯性粘滑式压电驱动器,具有机械结构简单、分辨率高、控制方便等优势,但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不足:惯性冲击式压电驱动器的冲击位移降低了其负载能力与稳定性,惯性粘滑式压电驱动器的回退现象限制了其输出速度和定位精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只能在各自的领域工作;此外,受限于自身的驱动原理和机械结构,二者的工作模式和位移输出曲线形式单一,这降低了驱动器的环境适应性,限制了驱动器的输出性能和应用领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复合驱动的思想,设计提出了一款多模式摩擦惯性压电驱动器。该驱动器能实现三种驱动模式:惯性粘滑模式、惯性冲击模式和复合驱动模式,提高了环境适用性。其中,复合驱动模式复合了惯性粘滑和惯性冲击的输出,达到了提高输出性能的目的。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设计了多模式驱动器的机械结构,并详细分析了三种驱动模式的实现方法和工作原理。采用柔度矩阵法(MCM)和响应曲面优化分析(RSO)工具,对集成式柔顺机构的杠杆放大柔顺机构和蝶形放大柔顺机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实现了对结构参数的分析与优选。通过对比理论计算与试验的获取的输出放大比,验证了理论计算和分析的准确性。进一步,对集成式柔顺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了集成式柔顺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其次,加工了多模式驱动器的样机,并搭建试验系统测试其输出性能。通过试验,优选了惯性质量和初始预紧位移,分别为750 g和50μm。随后,详细测试分析了驱动器的输出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驱动模式的输出等于惯性冲击模式与惯性粘滑模式两种单一模式下输出的合成;惯性冲击模式在250 Hz下达到了速度的最大值5056.45μm/s,惯性粘滑模式在450 Hz下达到了速度的最大值10805.70μm/s,复合驱动模式在频率为250 Hz时达到了速度的最大值10036.72μm/s。多模式驱动器的最大水平负载为220 g,且能承载较大范围的垂直负载。惯性冲击模式最高分辨率为93 nm;惯性粘滑模式最高分辨率为47 nm;复合驱动模式最高分辨率为63 nm。惯性冲击模式的稳定性最低,惯性粘滑模式和复合驱动模式的稳定性接近。复合驱动模式复合了惯性冲击与惯性粘滑,极大地提高了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随后,对两路信号输入的复合驱动模式下的平滑运动进行了原理分析与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空载下,正、反向线性平滑运动的拟合优度R~2为0.99997和0.99987;在1 N负载下,正、反向线性平滑运动的拟合优度R~2为0.99981和0.99970。证明了用冲击位移弥补回退位移是一种有效实现线性平滑运动的方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多模式驱动器在划痕测试中的典型应用。利用Lab View编写控制程序驱动多模式驱动器完成划痕测试,观察残余划痕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工作模式下均能形成有效的划痕,划痕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两路信号输入的复合驱动模式、惯性粘滑模式、一路信号输入的复合驱动模式、惯性冲击模式,证明了多模式驱动器的应用潜力。本文提出的多模式驱动器不进提升了摩擦惯性压电驱动器对应用场景的适应性,而且显著提升了其输出性能,尤其是在两路信号输入的复合驱动模式具有输出性能可调控性,实现了线性平滑运动。研究工作在提高驱动器的输出性能和拓展驱动器的应用领域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Inconel718镍基合金材料具有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抗冲击性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温合金材料,常被用于航空发动机、医疗器械、新能源发电、化学化工等领域。这类材料通常在高温环境下,复杂机械载荷耦合作用下服役,极端工况下材料失效破坏导致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重要原因是对材料的损伤机制不清晰,难以实现质量严控,因此,要着力开展Inconel718镍基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评估。现阶段缺乏不同温度环境下
为了响应智能电网的号召,通过对电流的监测实现实时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已(SHM)至关重要,实时监测用电设备运行情况,提前准确定位故障位置,通过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远程监控成为了一个实时的热点。对故障节点位置的提前预警、精准定位,可以保障用电安全可靠和用电设备高效运行,并且可以避免用电事故安全引起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由此可见,无线电流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已变得至关重要。本论文面向无线电流检测领域,主要针
机械主轴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功能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了整机的可靠性水平。为了给主轴可靠性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需要更快激发出主轴在工况下易发生的故障。在节约成本及不改变故障模式和故障机理的条件下,通常选择台架可靠性加速试验,而对机械主轴进行可靠性试验,需要模拟其真实工况。根据机械主轴常在低速重载区工作的特性,本文选择了液压加载系统作为主轴工况的模拟设备。但由于液压系统较为复杂,建模困难,传统的控制
随着我国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加工中心在汽车、航空航天、轨道车辆、船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载荷谱是数控机床所承担载荷的统计规律描述,是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试验的依据。目前国内机床行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数控机床载荷谱,导致机床在设计阶段无法预测其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水平,并且无法有效指导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加载试验,这是导致国产数控机床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以加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材料使用工况越发复杂,传统的材料力学试验机难以有效研究揭示复杂载荷环境下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损伤机制,制约了材料研发工艺改进和质量严控。复杂工况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重大需求为材料力学试验技术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材料科学研究的利器,中子衍射技术虽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重视与应用,但可用于中子衍射谱仪的变温力学加载装置鲜见报道,这大大制约了相关研究进程。研制具有宽温域连续变温
汽车的行驶性能,往往由关键零部件决定。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变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对于重型商用车变速器而言,不但追求多档化,更注重追求更大的动力传递性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变速器内部零部件的摩擦、撞击和发热等原因,会导致变速器产生功率损失和温度升高,加之散热不足,进而影响润滑效果。鉴于此,本文将某款商用车变速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飞溅润滑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分析,综合考虑产热与流场耦合关
本文主要以区域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域管网容易出现漏水的原因,分析目前常见的管网探漏方法选择依据,并对区域管网系统漏水情况提出技术措施。
表面形貌对零件的机械和物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是评价零件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获取零件的形貌信息对指导生产、改善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现有零件表面形貌测量装置存在数据点离散、人工劳动强度大、对测量环境要求高等不足,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以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创新能力建设高技术产业项目《硬脆材料内圆切片机超声精密加工装置及切片面形检测仪开发》为依托,以研究零件表面形貌信息测量方法为目的,针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紧缺,高效利用资源已经成为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在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阻已经成为降低能耗的关键。本文结合对蜻蜓体表柔弹性绒毛的生理结构和表面特性的研究,设计了柔弹性绒毛表面,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绒毛表面的减阻特性,并以光滑表面为参考表面,利用双向流固耦合的模拟方法探究绒毛表面的减阻机理。首先对蜻蜓体表的形貌参数进行测量分析,选取绒毛分布最为规则的胸腔背板为主要研究区域,测量此区域
现代医疗设备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生物体植入设备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延伸,相较于传统医疗设备具有外型小巧、使用方便,能实时准确监测生物体健康状况,有效预防及治疗特定疾病等优势。生物体植入设备当前面临最大的技术瓶颈,是其缺乏可靠的供电方式。目前,大部分此类设备采用成熟的锂电池技术,在电量耗尽后需通过手术更换电池,这将增加病患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