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地处边缘山区的“三农”问题更为突出。因受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山区以小农经济为主,难以开展大型机械化农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长期处于缓慢落后状态。随着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到来,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允许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急需新的解决办法。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旅游业与农业结合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之一。其中旅游农业就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农业,是以城市游客为主要消费目标市场,调整和创新改造农产品生产的产地消费型新型农业。其发展原理就是在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转变传统农业的消费目标市场,由无差别的大宗市场转向有差别的旅游市场,针对城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调整部分传统农业的种植、养殖结构,为城市游客提供“绿色化”、“有机化”、“优质化”的农产品,以此带动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农村整改,实现山区“三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国内外与旅游农业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乡村旅游大发展为背景,辨析旅游农业、农业旅游,明确界定旅游农业概念。据此,归纳总结国内外旅游农业的发展先例,为本文研究提供实际案例支撑。同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从融合动因、融合机理、融合效应三方面出发,剖析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运作机理、发展效应,尝试构建旅游农业发展的概念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内乡县作为案例地进行实例研究,调研发现内乡县具备较好的旅游发展优势和良好的农业基础,并且部分乡镇村落已经发展旅游农业,运用田野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内乡县旅游农业的发展进程、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发展效应,发现内乡县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类型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市场不健全等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旅游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内乡县的个案研究,从布局、生产、营销等方面出发,为山区旅游农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