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压力研究——以上海市区某幼儿园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所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包括了“紧张焦虑”和“应激”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引起“紧张焦虑”和“应激”的情境或事件。幼儿在园期间的消极情绪体验越多,紧张焦虑的状况便会越多,进而导致幼儿产生心理压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心理压力状态下的幼儿会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有很多消极表现。如生理上出现皮质醇水平居高不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胃疼、如厕困难、失眠等状况;心理上出现羞怯、恐惧、孤独、悲伤、愤怒和抑郁等状况;行为上出现失控乱跑、好斗、过度防卫、哭泣、退缩、过度依赖、失控和紧张的精细动作(如拉拽头发、咀嚼和吮吸、咬指甲)等状况。正是因为心理压力可能会给幼儿带来这些消极影响,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设法尽量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中实证研究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幼儿自我报告的在园消极情绪事件和老师报告的他们认为幼儿在园会有的消极情绪事件,以探知幼儿在园心理压力的来源分布和程度。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访谈法,访谈对象为120位3-5岁幼儿以及60位幼儿园老师,其中对幼儿采用的是面对面访谈,对老师采用的是访谈问卷。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幼儿在园期间会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但其程度大都处于轻微状态。   幼儿在园心理压力主要分布在五个方面:同伴压力,包括同伴侵害、同伴打搅等;成人压力,包括老师和保育员对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和粗暴地对待等;生活适应压力,包括生活技能缺乏和生理问题等;学业压力,包括课业多和课业难度大等,但这一方面的比重相对较小;其它压力,包括除上述方面之外的心理压力。   在幼儿报告的心理压力来源分布的五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同伴压力和成人压力方面,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在幼儿报告的同伴压力一项的内部分类中,男孩和女孩在报告关系侵害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同伴打扰、身体侵害和财物侵害项目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报告身体侵害、同伴打扰和关系侵害项目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报告财物侵害项目上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心理压力状况的觉知很敏感,基本上能够与幼儿自我报告的在园心理压力保持一致。   针对幼儿在园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笔者对幼儿园老师提出了四条建议,分别是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利;以游戏为主,支持幼儿自由自发的游戏;关注同伴互动和师幼互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帮助幼儿应对心理压力。   由于只在一所上海市二级公办幼儿园做幼儿访谈,所以结论的推广性还很有限,只求能够让广大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多多关注幼儿心理压力问题,尽量从源头减少幼儿心理压力。
其他文献
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指
选择性注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抑制机制是选择性注意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负启动范式作为研究抑制机制的主要实验范式,主要由位置负启动和特性负启动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