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评论传播效果研究—以上海新闻广播为案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初期,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迅速普及并日益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主导力量,传统媒体主导时代的舆论生成和传播机制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正经历着一系列颠覆性变革。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通过传播意见性信息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自新中国广播事业诞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经历了显著变化,总体向着更加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方向发展,成为舆论生成的重要工具。然而,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改变,媒介使用目的的改变正在使广播新闻评论成为一种日益边缘化的意见信息传播渠道。因而,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需要提升吸引力以提高传播效果,摆脱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下降的趋势。本文以劝服理论、传播矩阵理论、框架理论为依据,以上海广播新闻评论类型节目为案例,对提升广播新闻评论传播效果做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从传播技巧上来看,语音情感信息的不同极度的呈现方式对劝服效果具有即时的、短期的影响;从信源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层面看,政府官员背景的信源并不会一定带来传播效果的提升,是否具备高信源特质,即信源的权威性、可信度、吸引力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从传播内容上来看,上海新闻广播在受众关注度高的热点新闻报道上媒介框架设置与受众框架偏离过大。
其他文献
2012年中国在线视频用户数首次超越搜索服务,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应用。但近年来,以广告盈利模式为主的主流视频网站,在巨大运营成本面前略显疲态。尽管不少在线视频服务商开始开展
期刊
互联网时代下舆论环境、媒介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断激增的网民数字的背后,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在髙新技术的影响下,通过网络传输到P C端
期刊
科技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整个社会,尤其在手机逐渐成为个人媒体之后,传播情境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80、90后”。“80、90后”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