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外行星及有行星系统恒星的统计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5年第一颗类太阳恒星周围的系外行星发现以来,随着已发现的系外行星数目的增多,对系外行星性质的统计分析变得重要和有意义。文中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截止至2011年2月18日,共发现系外行星527颗。本文以这些系外行星的物理参数和轨道参数为依据,对系外行星的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行星的最小质量范围在0-25MJup之间,系外行星的数目极值在1MJup附近,质量大于12MJup的行星数目几乎为零;   (2)太阳系外行星的公转周期呈现“双峰”分布,探测的系外行星数目分别在周期为3天和300天附近出现极值;周期在3天-300天范围内的行星数目几乎保持不变。   (3)距离主星0.03AU范围内几乎不存在大质量行星,而且随着轨道半长轴的增大,已发现的大质量行星比例逐渐增多。   (4)轨道半长轴和行星质量是影响行星轨道偏心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距离主星较近、质量较小的行星相应的轨道偏心率比较低。   (5)对于F-G-K型星,行星更多的出现在富金属恒星周围,而且当恒星质量大于太阳质量时,行星质量与主星质量正相关;   文中简要介绍现有的行星形成与演化模型并依据得出的行星统计性质对其进行检验,这对于系外行星的进一步探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外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于目前已发现的低质量行星(M<20M⊕)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行星的可居住性进行简要分析,我们发现:低质量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很低(均低于0.4);低质量行星的质量随着行星公转周期的增大而增大;行星表面的大气成分化学组成与行星的轨道半长轴有关。
其他文献
一、纸马系列概述(一)门神早在我国夏、商两代,便有了祭祀门扉的习俗,不过那时候祭祀的门神不是钟馗或秦琼、敬德,而是“狗”。人类祭狗很现实,因为狗最忠于主人,白天随主人
在我的博士论文中,主要瞄准宇宙大尺度结构前沿领域中若干个典型问题进行理论上的预研。我首先在第(一)章中简单回顾了宇宙学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现状,接着引出标准模型框架下的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把思想教育同依法惩
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增多、航天活动的日渐频繁,空间目标碰撞预警系统的建立变得十分重要。目前碰撞概率方法已成为航天器规避机动的基础,逐渐应用到实际的碰撞预警工程之中。 
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坏性及其本身演变过程的复杂性,观测和理解地震一直是人类关注和研究的重难点课题。GNSS技术提供了地震地球空间响应的观测与研究成为人类认识地震效应及孕育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上的各种活动,如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等,这些现象将影响人造卫星、无线电通讯、电力系统等,因而对太阳活动规律的研究对人类有着重大的意
近年来随着GNSS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自主北斗导航系统的建立和完善,GNSS技术在国防、军事、民用等各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时间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离不
LAMOST类星体巡天早期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光谱观测提供类星体候选体。通过一个改进的单纯贝叶斯分类(Naive Bayesian Classifier)算法,我们从SDSS的光学测光和UKIDSS的近红外测
1999年,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在信息采用通报中引进质量系数,有力地促进了党委办公厅系统信息工作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从被动编发信息向有意识地组织信息转变。笔者认为,
据史料详细记载:黄蜡石产自真腊国(今柬埔寨)及广东潮汕、台山等地,属硅化石英岩或砂岩。在相关史料记载中,特别提到当时的真腊国曾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这说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