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转移是指“译自源发文本的目标文本中出现的细微的语言变化”。在五十多年对翻译转移的研究中,各国学者试图通过系统的描写和分类翻译中出现的这种现象从而达到全面科学地反映原文与译文之间语义,语用,文体,衔接和美学效果等关系的目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经历了萌芽期(1950—1959),发展期(1960—1979)和成熟期(1980—至今)的翻译转移理论,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其分析模式上都趋于更加成熟和完善,在概念上,翻译转移不仅仅是“细微的语言变化”,而所有表现在微观和宏观上的差异,都可以算是翻译转移现象。在模式和分类上,由Al-Zoubi和Al-Hassnawi两位博士提出的模式比较完善,基于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他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解释了九类转移,即:单元转移,结构转移,词性转移,系统转移,语义转移,文本转移,语用转移,修辞转移和文体转移。本文回顾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转移的研究和提出的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历史简介》英汉译本中的例句从微观及宏观两方面系统的论述了翻译转移理论,并通过例句详细论述了各种翻译转移现象,如:结构转移,单元转移,系统转移等微观层面的转移及语用转移,语义转移,文体转移等宏观上的转移。把一种理想的翻译转移分析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文本中,证明了“这种模式能否应用于历史文本的英汉翻译中”这个假设,以期证明这种模式的普遍适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使我们对翻译转移理论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并对文学作品中的翻译转移的分析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