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及基因型分型方法。2)探讨孕妇生殖道CT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3)探讨CT的母婴传播情况。方法收集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高危孕产妇宫颈分泌物3,343例,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3,010例,4,686例非孕期生殖道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非孕感染组)和16,196例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不孕症组)为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样本进行CT-DNA检测,阳性结果样本通过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进行CT基因型分型。结合孕妇孕期临床表型,CT基因分型以及新生儿的CT分型结果,明确孕期CT感染的主要并发症,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母婴传播的情况。统计方法采用精确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3对引物扩增CT菌株后均可获得一条约202-235bp的DNA,扩增其他泌尿生殖道常见病原体未见到到扩增带,说明3条引物对CT检测特异性强。2.多重PCR-RLB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0fg/μL,巢氏PCR-RLB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00fg/μL。多重PCR-RLB对CT的检测敏感性,高于巢式PCR-RLB;巢式PCR-RLB对CT的分型特异性高于多重PCR-RLB。3.2012~2016年间孕妇CT感染率平均为5.0%,2014年的感染率最高,为6.9%。4.高危孕妇中CT感染基因型以E、F和D型为主,混合感染率为39.3%。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为J+K(7.7%)、E+J(6.0%)和E+F(4.8%)。5.CT感染孕妇组中,CT感染率为5.0%(168/3,343);非孕生殖道感染组中,CT感染率为9.0%(421/4,686);不孕症组中,CT感染率为6.5%(1,047/16,196),3组妇女的CT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1);3组妇女CT感染各基因型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5,P=0.60)。6.CT阴性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者的患病率为9.8%(312/3,175);CT阳性孕妇的绒毛膜羊膜炎患病率为28.0%(47/1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61,P<0.01)。7.3,010例新生儿中,阴道分娩新生儿的CT阳性率为7.2%(185/2,579);剖宫产分娩新生儿431例,未发现CT阳性者。8.30例婴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核酸检测结果与母亲一致,其基因分型结果全部为母亲生殖道检出的基因型。结论1.多重PCR-RLB法是敏感性、快速检测CT方法,巢氏PCR-RLB法是检测CT分型的特异性方法。CT混合感染时,PCR-RLB分型法优于PCR-RFLP。2.高危孕妇的CT感染率高,为5.0%。单基因型感染率为60.7%,双重基因型感染率为29.2%,多基因型戚染率为10.1%,单基因型以E、F、D为主要优势流行型。3.CT感染孕妇分娩期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增加。4.CT存在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