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过度激活所介导的兴奋毒性与脑血管疾病、癫痫、脑脊髓外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许多神经、精神疾患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选择性干预NMDAR可为相关的重大神经、精神疾患提供有效的防治手段。然而,绝大多数NMDAR拮抗剂或因疗效甚微或因毒副作用严重,均不能成为临床上理想的干预药物。免疫干预的方法防治兴奋毒性脑损害是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组的前期工作表明,人NMDAR主亚基NR1a膜蛋白胞外M3-M4环更易成为免疫干预的靶片段,有望以此为靶点建立安全、可行的兴奋毒性脑损害免疫防治新策略。我们在抗体表位的研究中发现,NR1单克隆抗体mAbN1识别的B表位位于M3-M4环,靠近NR1重要功能位点,有可能具有干预NMDAR的功能。本研究以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NMDAR主亚基NR1a单克隆抗体mAbN1及JHL对NMDA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膜电流的影响,并与NMDAR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进行比较,期望为NMDAR过度激活所介导的兴奋毒性脑损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材料与方法: 以急性分离的7-13天Sprague–Dawley (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n=8):mAbN1干预组(实验组, n=8);JHL干预组(实验组, n=8); MK-801干预组(阳性对照组, n=8)。通过形态学及电生理学方法鉴定海马神经元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加入干预药物前后NMDA所诱导的神经元膜电流进行比较,从而观察各种药物的干预效应。 实验结果: 1.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分离完整的海马神经元表面光洁,有较强的晕光,胞体呈锥形或三角形,有一个顶树突和二个或多个基树突,轴突可长达200μm 以上。完整的海马神经元其形态至少可维持4小时以上。 2.电生理学观察:急性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易于形成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封接成功率高达90%以上(n>100),由EPC-10 型膜片钳放大器的CC 方式测得细胞的静息膜电位(RP) 为 -65.13±5.64mV(n=35)。膜电容(Cm) 为 16.32±7.68 pF (n=27)。串联电阻(Rs)为 10.69±4.95 MΩ(n=27)。细胞膜的时间常数τ= cm·Rs , 为(163.28±86.65)μs(n=27)。 3.离子通道特性:所检测的海马神经元80%以上(n>100)对NMDA敏感。 NMDA(1mM)和甘氨酸(10μM)协同作用可诱导出明显去敏感内向电流。 4.药物干预结果: (1) mAbN1对NMDA引起的内向电流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 JHL对NMDA引起的内向电流无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MK-801对NMDA引起的内向电流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4) mAbN1作用效果弱于MK-80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