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享誉盛名的女作家,其代表作有自传体传奇小说《奥兰多》。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奥兰多在四百多年间的贵族生活。主人公在此期间意外地由男变女,却在各种矛盾中不断认识自我并实现了自我认知。国内外学术界多以雌雄同体及同性恋理论剖析该作品中性与性别的关系,而忽略了其他诸多影响奥兰多思想与行为的因素。朱迪斯·巴特勒在其性别操演理论中指出,人们的性别以及性取向身份并非固定,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表演。而这一不断变动的性质与主人公奥兰多的变化不谋而合。本文分析了与作者伍尔夫及作品《奥兰多》相关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并使用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对伍尔夫作品《奥兰多》进行文本分析;其中穿插运用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波伏娃第二性的理论、黑格尔的欲望主体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以分析奥兰多在文中性别转变的安排以及其性别转换顺序的意义。以此体现当时社会环境下,作为一名被压抑的女同性恋,伍尔夫在异性恋社会中的感情观以及对社会的反思,从而丰富对伍尔夫本人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性别的构建为切入点,对奥兰多进行文化及自然生理建构分析。探讨主人公奥兰多在不同生理性别下所展现的特征,以及奥兰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情感经历。第二部分以性别构建的分析为切入点,以性别的社会文化构建角度,分析奥兰多不同阶段的社会性别。文章首先分析奥兰多在生理性别为男性时的社会性别构建及在该构建过程中奥兰多内心所经历的矛盾与发展,以此分析奥兰多以男性为始的转变对于该作品及伍尔夫本人的意义;并本文以巴特勒矛盾主体的反抗潜能理论为主,从上文所涉及的矛盾为切入点,分析矛盾主体奥兰多的反抗及意义。其次本文分析奥兰多生理性别转为女性后的社会性别构建。在该过程中,奥兰多带着自身女性身体的生理特征在不断尝试融入社会规范,而原有的男性思维和当前女性身体之间也发生了矛盾。第三部分本文转为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投射的身份认同意识。该部分认为文中性别设定的顺序不仅体现了伍尔夫当时被压抑的情感,还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的经历。本文认为将奥兰多最初设定为贵族男性的这一安排,是伍尔夫作为一名被压迫的女同性恋者,因为受限于当时父权社会的影响而做出的妥协。《奥兰多》这一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伍尔夫对于公开女性恋情的向往,还反映了其受异性恋社会压迫而最终与异性结婚生子的惨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