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各类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很多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构建能够实现跨区域甚至跨国互认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即资格框架。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意识到资格框架的重要性,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已开始构建资格框架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梳理与总结,从而为资格框架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论文前两章是对国家资格框架的介绍,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资格框架的相关文献,厘清基本概念,提出国家资格框架与职业教育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第三章选择了当前世界上具比较有代表性、影响力、较大发展的较为成熟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欧洲资格框架以及香港资格框架,从管理方式、主要内容以及外部支持系统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第四章从政策以及实践两方面梳理了当前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建设现状,对比国外建设分析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从资格框架的建设模式选择、架构设计以及建设重点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论文认为,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建设应该选择演化型的建设模式,由政府发挥宏观统筹作用,由局部到整体,渐序推进。在资格框架的架构设计应该从主要内容、运行方式、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合理划分资格等级,设立统一的资格级别能力标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完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立公开、透明信息平台,为人们提供便利;重视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从法律层面确立其合法地位;多渠道给予经费支持。此外,职业教育作为国家资格框架下最为特殊和重要一部分,对国家资格框架的有效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资格框架的构建通过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等值融通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普及率和受重视程度。所以职业教育应该抓住发展机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重视质量的提高,促进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