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缘突扩型凹腔超声速流动模式与稳焰机理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rack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超声速气流中组织稳定高效的燃烧是研制超燃冲压发动机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传统的凹腔火焰稳定器在宽飞行马赫数及高当量比条件下呈现出诸多弊端,为此,后缘突扩这一构型优化方案被提出并使用于凹腔火焰稳定器上。本文以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后缘突扩型凹腔火焰稳定器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明晰其流动模式与稳焰机理为研究目标,综合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观测与理论建模的方法,对超声速气流中后缘突扩型凹腔的流动、混合、燃烧特性开展了研究。
  基于混合RANS/LES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超声速湍流流动混合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构造了一种具有高分辨率与强鲁棒性的非线性过滤器激波捕捉格式,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入口湍流边界层合成涡生成方法。进一步构建了超声速湍流燃烧大涡模拟的方法模型体系。在解耦求解流动与燃烧过程条件下给出了多组分混合物输运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给出了常用气态燃料与空气反应的改进简化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点求积方法的部分搅拌反应器/尺度相似的湍流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封闭模型与湍流施密特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后缘突扩率凹腔构型下二维冷态流动特性,探讨了后缘突扩效应对于凹腔冷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凹腔后缘突扩效应会显著地弱化凹腔附近激波强度,压缩与分裂回流区涡结构同时降低流动阻力,且这个效应随着凹腔后缘高低变化呈现非线性趋势。总结了超声速气流中后缘突扩凹腔的流动模式,并建立了一个关联凹腔内外流动物理量参数的剪切层增长率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凹腔上游喷注燃料的混合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凹腔构型与喷注动量比条件下的混合流场差异。结果表明凹腔后缘突扩效应有助于降低沿程总压损失,但同时会削弱燃料射流的混合效率以及凹腔对燃料射流的卷吸能力。
  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后缘突扩型凹腔上游喷注燃料的燃烧特性。当全局当量比较低时,后缘突扩型凹腔中的反应释热区仍旧主要集中于凹腔周围,凹腔下游将散布诸多反应气团,并在下游近壁区形成较为稳定的尾焰释热区。计算结果表明,回流区内的局部燃烧释热与当地的湍流强度之间具有关联性。凹腔的后缘突扩构型将削弱凹腔的火焰稳定能力,过量的后缘突扩程度将可能导致凹腔彻底丧失火焰稳定能力。在后缘突扩率过大的凹腔中点火,其生成的初始火焰将可能直接被吹熄,研究发现初始火焰吹熄的本质原因是初始火焰在向上游剪切层及回流区传播的途中遭遇了上方高速气流的冲击,导致其无法在凹腔剪切层或回流区中形成火焰基底。
  提出了一个关于后缘突扩凹腔火焰稳定性的几何极限概念,阐释了凹腔几何构型量变引起凹腔稳焰性能质变的物理机制。进一步分析了凹腔后缘高度对凹腔稳定的火焰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常规非突扩凹腔,后缘突扩凹腔中的火焰整体更近贴近底壁,受到主流的压缩效应更加明显,且凹腔下游的火焰更弱。后缘突扩效应将降低燃烧效率,削弱燃烧室展向中心区域的集中释热,延缓高当量比条件下侧壁火焰的产生。
  通过改变凹腔构型与全局当量比发现了后缘突扩凹腔燃烧流场的三种稳燃模式。包括凹腔剪切层稳燃模式,扩张回流区/抬升剪切层稳燃模式与凹腔辅助的射流尾迹稳燃模式。三种模式下火焰基底的位置不同,所对应的稳焰机制也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研究表明,凹腔后缘突扩效应总是倾向于推迟凹腔稳燃模式由释热较弱的剪切层稳燃模式向释热较强的射流尾迹稳燃模式的转换,从而有助于防止高当量比条件下燃烧室的热壅塞。进而给出了后缘突扩型凹腔设计的初步准则。
  基于实验现象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后缘突扩型凹腔的火焰稳定边界模型。提出了一类描述超声速气流中气态喷注物的横向射流混合过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射流中心迹线,穿透深度与燃料展向扩散的经验关系式。针对常规非突扩凹腔中的火焰稳定边界,完善了系列关键物理子过程的数学模型,将有效当量比和Damokhler数与吹熄准则联系起来建立了描述凹腔贫燃与富燃极限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后缘高度的降低修正了射流扩散模型、有效当量比计算方法、凹腔特征流动时间及其他相关子过程模型,建立了后缘突扩型凹腔贫燃火焰稳定边界的数学模型。最后,总结了凹腔后缘突扩效应对燃烧室工作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钢板组合梁桥因具有构造简单、自重较轻且经济跨径范围大的特点,在我国中小跨径桥梁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钢板组合梁桥静力性能的研究已经较为完善,动力性能方面的研究却较少。由于钢板组合梁抗扭性能相对较差,在偏载作用下可能造成更大的动力响应。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701202)的资助,对钢板组合梁桥动力冲击系数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①推导钢板组合梁动力平衡
南海地区填海造陆工程中的吹填材料是取自海底的泥沙,主要成分为珊瑚礁钙质砂。钙质砂是造礁珊瑚、珊瑚藻及其他海洋生物的骨架残骸在原地或近源沉积形成的特殊岩土介质,具有形状极不规则、易破碎、内孔隙丰富和压缩性强等特点,这使得在相同应力条件下呈现出与普通陆源硅质砂不同的液化特性和应变行为。本文对取自南海西沙群岛的珊瑚礁钙质砂开展了不排水的循环扭转剪切试验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钙质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发展规律和
学位
输电塔结构在投入使用后,常常由于户外环境比较恶劣,容易受到腐蚀,加上服役时间比较长,自然灾害频发,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比较严重时可能倒塌,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酿成安全事故。所以很有必要对输电塔结构进行健康检测,以及损伤识别研究。  输电塔结构通常比较高大、复杂,对其进行一部分一部分的检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整体损伤识别定位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大部分基于结构的振动特性来进行识
在地震的作用下,液化侧向扩展场地极易产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从而造成建造在这种地基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近年来全球各国地震频发,由地震引起的液化侧向扩展地基的液化和变形问题日益影响着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岩土工程领域学者的重视。在国内外,许多岩土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液化侧向扩展场地的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刘汉龙教授针对地基抗液化问题提出了排水刚
实际工程中岩体能量的积聚与耗散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其变形失稳的全过程。从能量角度探寻节理形式对工程岩体损伤破坏规律的影响可以从根本上为解决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关于岩石能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完整岩石和类岩石材料峰前能量演化特征上,而对于节理岩体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能量演化机制研究较少。故本文在基于岩石能量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法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技术,对单
连续钢桁梁桥因其承载能力强、跨越能力大、空间布置灵活的优点在公铁两用桥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公铁两用钢桁梁桥荷载等级高,铁路行车线形要求严格的特点,钢桁梁悬臂施工控制和跨中精确合龙一直是连续钢桁梁桥施工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某大跨度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桥(主跨175m)为工程背景,以该桥的悬臂施工过程控制和跨中合龙方法为研究课题,针对该桥施工过程中的调梁合龙方法、施工过程仿真分析、钢桁梁线形控制等问
硫酸盐废水具有来源广、种类多、成分复杂和危害较大等特点,厌氧硫酸盐还原是一种可有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生物技术,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其仍存在系统酸化、稳定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据此,本文以提升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为目的,研究了填料(椰壳活性炭和D201大孔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添加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确定填料的种类和最佳投加量;然后在传统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增加光照,并设置非光
能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更是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基石。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关键一环,担负着电力供给与调峰调频的重任。长期以来,水电站采用的传统检修方式存在维修不足与维修过剩的弊端。状态检修技术克服了传统检修方式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水电站发生事故的可能,并且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  本文致力于水轮机调速器监测与诊断系统研发,重点研究了系统数据库与客户端。首先,确立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详细划分了系
学位
近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严重威胁并影响着当地农业生产,四川蒲江地区作为中国猕猴桃种植的重要基地,季节性干旱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着当地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生活。本研究针对现阶段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等问题,以“翠玉”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实验,研究三种不同微灌方式(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和四种水分亏缺(85%、70%、55%、40%)条件下猕猴桃的土壤重量含水率、生长特性、生理特性(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关
学位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在石油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乙烯和丙烯主要来自于各种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蒸汽热裂解和直接脱氢,由于反应温度高、能耗大、催化剂易结焦失活等原因,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很大限制。与乙烷和丙烷直接脱氢制乙烯和丙烯相比,乙烷和丙烷的CO2氧化脱氢制乙烯和丙烯在热力学上更为有利。采用CO2作为温和氧化剂参与反应,不仅可以提高烯烃的选择性,还可以减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