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它发展的背后除了映射出我们整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的潮流印记,同时折射出受众对审美需求的不断更新。而在这追求文化创新的年代,流行音乐更是呈现多元化形态来丰富自身的音乐形象性与创新性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此借着“怀旧”文化现象来了解流行音乐是如何用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表现怀旧艺术与升华文艺审美价值。本文从社会的转型,传统文化复兴,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受众的审美趣味的转变四个角度作为切口来阐述“怀旧情怀”之所以在大众文化里盛行的原因来展开对具体流行音乐现象及作品中蕴含的怀旧情怀分析。如今的流行音乐面貌千姿百态,这表现了艺术生产的创新意识在艺术家的意识里逐渐增强,一方面是在迎合不同受众的审美需要,更重要的是流行音乐有着融合性与宣传性较强的文化特质。目前的音乐作品更新很迅速,音乐创作技术和音乐织体已经较为成熟与丰富,但流行文化最大的弊端则是作品如过眼云烟。不可否认还是存在很多优秀的新作产生,可是能“沉淀”下来的音乐越来越少相对于六十到九十年代间生产的作品而言。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全新面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关于人生目标,理想,幸福,乃至当今推崇的“寻根文化”的追求。怀旧情怀的流行与我们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相关,人们的怀旧心理也并非在一朝一夕里产生,这体现了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也表现了大家内心在面对浮躁的现实更愿意规避在熟悉的时间空间中,此时怀旧文化就在如今爆炸式地席卷着我们。再结合大量的典型具体音乐作品来分析音乐语言是如何表达“怀旧”情绪的,主要通过音乐本体像歌曲结构,调式调性,配器,歌词等音乐要素来论述,也有的流行音乐作品并不通过音乐元素来表现,而通过作品的思想价值性来批判性的怀旧,罗大佑的很多作品就是如此。这也是如今很多作品所缺失的,太多一味追求艺术性本身类似于“炫技”现象,或者毫无意义的跟风地创作,都不是很好的文艺创作。本文旨在想通过怀旧情怀文化现象分析这对我们文艺作品的文艺审美价值和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提升有何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