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河西春小麦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与最优灌水量,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永良4号”春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微喷带灌溉(M1)和滴灌(M2)两种微灌方式,和生育中后期(孕穗期—成熟期)灌水150mm(W1)、200mm(W2)、250mm(W3)和300mm(W4)4个灌水量水平,研究了河西春小麦在微喷带灌和滴灌方式下生育中后期不同灌水量对其生长、产量、耗水特性与水氮利用的影响。试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生育中后期微喷灌水不足对株高负面效应显著,滴灌在生育前期更有利于小麦分蘖,且低灌水量对株高的影响不明显。各处理的产量均随着生育中后期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递增后减小的趋势,滴灌的增产效果较微喷灌明显,低灌水量下对产量的负面效应较微喷灌小。生育中后期灌水250mm对穗粒数的形成最有利,滴灌比微喷灌更有利于干物质的累积,微喷灌水250mm与滴灌水200mm分别获得了最大的干物质量与产量,产量分别为8106kg/hm~2和8233kg/hm~2。生育中后期微喷灌水250mm和滴灌水200mm对河西春小麦孕穗—成熟阶段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有利。(2)在两种微灌方式下,全生育期麦田耗水量均随着生育中后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前期生长中,微喷灌耗水强度高于滴灌,低灌水量会造成水分亏缺抑制农田水分的蒸发,生育中后期灌水300mm以上不利于小麦对水分的持续利用,两者都对麦田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滴灌下高灌水量降低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生育中后期微喷灌水250mm和滴灌水200mm分别了获得最大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83kg/m~3和2.05kg/m~3,有助于为中后期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状况,减少无效耗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节水高产。(3)两种微灌方式下,随着生育中后期灌水量的增加,成熟期小麦氮素积累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且各处理均在孕穗—开花期吸收的氮素量最大,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在低灌水量时微喷灌对小麦吸收氮素的负面影响明显,滴灌水量过多对小麦麦穗发育与植株吸收利用氮素不利。不同处理中小麦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籽粒>茎秆+叶鞘>穗轴+颖壳>叶片,随着灌水量的增多,中后期灌水量的增加能够提高花后营养器官向小麦籽粒的氮素转移率与对小麦籽粒的氮素贡献率,生育中后期灌水250mm具有最优的效果。(4)在不同微灌方式下,0~100cm土层内硝态氮累积总量表现为微喷灌多于滴灌,滴灌对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溶效果强于微喷灌,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浅层土壤内的硝态氮逐渐被运移向更深层土壤,在成熟期,60~1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育中后期微喷灌水250mm或滴灌水200mm能够向作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水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