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经历数千年长时期的发展,语音上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科学仪器进行实验分析的研究便应运而生。实验语音学借助实验仪器设备和语音分析软件,揭示出许多过去不可能观察到的语音现象。利用实验语音技术在研究汉语普通话、少数民族语、方言、语言习得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互相接触,相互影响,语音独具特色。有关临夏方言的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语言接触等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传统语音学方法,本研究试图在传统语音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运用语音格局理论,揭示临夏方言的语音特征。整个研究分为以下几部分:1.收集临夏方言的有关资料,初步掌握其语音概况,于2008年7月到8月开展了临夏方言语音田野调查,调查的内容为《方言调查字表》和北大中文系按古音韵编写的双音节词表,所有发音内容全部录音保存。2.对所有录音材料按单音节字、双音节词分别进行切分,切分后共有18000余个语音样本。对语音样本进行标注、提取声学参数,建立临夏方言语音数据库。3.分析归纳临夏方言回腔的声韵调,运用传统语言学方法总结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发音特点,并归纳出声、韵母搭配表。4.从声学角度研究临夏方言的语音格局,包括元音格局、辅音格局和声调格局。元音格局研究中,提取元音共振峰F1、F2、F3,绘制声学元音图、元音声位图、共振峰模式图,分析一级元音、二级元音、三级元音和四级元音格局。声调格局研究中,从音高和时长两方面考察临夏方言回腔单字调值,分析声调曲线主体分布特点,区分出声调曲线中承载调位信息的稳定段和变异性大的动态段。辅音格局研究中,分别对阻塞辅音所包括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三类音素进行研究。其中,塞音考察了浊音起始时间(VOT)、与后接元音之间的共振峰过渡以及由此得到的塞音音轨、闭塞段时长三个方面;擦音考察了擦音时长以及擦音音长与声调、擦音音长与韵母的关系;塞擦音考察了时长以及塞擦音与声调的关系。5.对发音人按性别分组考察男、女声元音的发音特点,分析声调曲线主体分布动态段产生的原因。揭示语音差异的社会语言学意义。6.对比临夏方言回腔与普通话、临夏方言内部不同发音人的语音差异。7.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ost-Hoc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声调、韵母对塞音VOT时长、塞音闭塞段时长、擦音音长、塞擦音音长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计算音轨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