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中国历史方位的定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内外的广泛关注。好的政策能否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关键要看基层对政策落实是否得力。精准扶贫工作也不例外。“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自此,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成为各个贫困地区能否真正“摘帽”、各个贫困家庭能否真正实现脱贫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的推动落实主体主要是基层政府机关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扶贫对象主要是农村贫困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意外因素导致出现的贫困人口。在基层落实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既有扶贫对象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中的障碍,也有基层政府机关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落实政策不充分等造成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个方面的主体都要以实际行动确保精准扶贫在基层得以更好的落实,即:精准扶贫对象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精准扶贫工作和实施主体应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广泛的凝聚共识,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改革发展与实践,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