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朝乐府是乐府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诗史”、“诗学原理”、“诗学史”以及“辑佚与文字异同考”四个部分,对北朝乐府进行诗学层面的研究。首先,“诗史”层面,是关于北朝乐府发展流变的研究,本文根据北朝乐府发展的实际分别从两个层面进行概括。第一,从礼乐建设的兴盛程度来梳理与宫廷礼乐文化建设关系密切的乐府作品,并且可知此类作品经历了北魏时期的曲折发展、北齐北周中期的高潮期,并且在北周北齐后期进入了“雅衰俗盛”的殊途同归的尾声;第二,从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创作思潮分析礼乐建设之外的北朝乐府创作,并且可知这部分作品的创作从北魏时期的“政治性”独大局面,逐渐向“娱情性”与“文学性”分化,最终实现了对政治挟制的突围。第二,诗学原理层面,是关于乐府发展的理论原则、现实基础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探究,分别从五个层面论述:首先汉化运动要求北朝乐府要围绕“教化”主题而建设,故而统治者对礼乐建设有“尚礼作乐”、“颂美圣德”、“崇雅抑俗”等方面的要求;第二,乐府文化中自古有“通感人神”的传统,北朝乐府礼乐活动逐渐摒弃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天时、地理、礼乐器物的使用以及礼乐歌辞的创作方面都遵循着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第三,北朝对观风知政的传统的继承,促进了北朝民间歌谣的留存;第四,北朝社会现实中胡汉文化的交融使北朝乐府形成了“戎华兼采”、“雅俗并重”和“别师新法”的发展模式,最终促进了北朝乐府多元化景观的形成;最后,南北文化各自的风貌及其之间的交流对于北朝乐府诗歌的创作同样有着切实的影响。首先北朝乐府的创作更倾向于“继承传统”,而本土文化中真实可感的“军政活动和“歌舞文化”又促进了北朝乐府创作能够“融汇当世”,这是数量与质量皆不占优势的北朝乐府最富有生命力的创作动因。此外南朝文化在“文辞句式”和“风格”等层面促进了北朝乐府诗创作水平的提高。第三,“诗学史”层面,是将各个历史时期的对于北朝乐府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对与北朝乐府相关的后世诗论的收集,可知,在研究思路上,以文学与文献研究为主,音乐研究较为薄弱;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于民歌民谣部分,而且北朝民歌的质朴纯真是后世论诗者一贯认同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在研究成果上,因为研究对象的过于集中,和对某一研究对象的某一研究问题的探索过于陈陈相因,而表现出创新性与开拓性的明显不足。这不是后世论诗者在文学评论能力上的缺失,而是北朝乐府诗歌创作情况在后世诗论中的真实投射。第四,关于北朝乐府诗的“辑佚与文字异同考”,一是通过对诗文集等文献资料的查找,对北朝乐府作品进行查缺补漏,二是对比北朝乐府作品在不同文本中的记载并进行文字异同考,力求展现北朝乐府作品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