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使用琥珀酰明胶液和林格氏液作为术中容量补充液对失血量少,手术时间较长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指导术中进行更为合理的液体种类选择及补液。
方法:选择预计手术时间较长,而出血量较少的择期手术病人40例,年龄22—66岁,ASAⅠ~Ⅱ级,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琥珀酰明胶组(n=20例)和林格氏液组(n=20)).病人入手术室后补液前抽取上肢静脉血送检验科体液检测中心查红细胞压积,血沉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检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维持PETCO232-42mmHg之间。实施麻醉后,琥珀酰明胶组按15ml/kg/h交替输入琥珀酰明胶液和林格氏液各750ml,林格氏液组按15ml/kg/h输入林格氏液1500ml.输液完毕5分钟后抽取病人非输液侧上肢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血再次送查红细胞压积,血沉及血液流变学上述其他指标。术中监测病人HR,MAP,SPO2,ECG,PETCO2等生命体征。输液开始前排空尿袋,输液1500ml完成时记录病人输液期间的尿量。
结果:共38例患者(琥珀酰明胶组20例,林格氏液组18例)纳入统计。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第二次采血前失血量均少于200ml,补液500ml,1000ml,1500ml各时点所监测的患者HR,SPO2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液1500ml后,两组病人的MAP均较补液前增高,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琥珀酰明胶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补液后较补液前显著降低(P<0.05)。林格氏液组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变性指数TK补液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均较补液前降低,而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变性指数TK则较补液前增加。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血浆粘度,血沉,血球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无统计学意义;而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检测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琥珀酰明胶组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下降更大,而林格氏液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则增加更显著。
结论:1.对于失血量少,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围术期选用林格氏液或胶晶按一定的比例输入,均能有效的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但琥珀酰明胶在血管内停留时间更长,维持时间更持久。2.输入胶体液对血流变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血沉及血液粘度,而单独输入晶体液则会使血液中红细胞的刚性指数增加,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更差,影响机体微循环及红细胞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