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形象”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个人和企业都将形象视为珍贵的无形财产,对形象进行投资,政府更是致力于从各方面对政府形象进行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良好的政府形象对党和政府公信力、凝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现代各种传播方式中,大众传播无疑成为政府形象塑造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传播方式。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的高风险社会,突发危机事件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屡见报端。媒体报道的文本背后展示的是政府在危机应对上的侧面像,它建构的是政府形象。研究政府形象对于政府争取公众支持、建立良好执政基础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汶川灾后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其在总体上及不同阶段如何建构的政府形象,以及建构了怎样的政府形象。本文采取量化实证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筛选出2008年5月12日至2018年5月31日期间汶川灾后新闻报道共1991篇,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概括出汶川灾后报道的总体特征及不同阶段的报道策略,再结合具体的新闻文本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人民日报》汶川灾后报道总体上建构的政府形象。从总的报道特征上看,汶川灾后新闻报道是以消息体裁为主,着重以政府和领导人为报道主角,重视对政治议题和社会议题的报道,报道篇幅主要以中长篇幅为主。从不同阶段报道策略来看,第一阶段是以政治宣传主导,兼有稳定基调下的人文关怀,第二阶段是以灾后社会建设信息为主,问题披露为辅,第三阶段是以震后生活信息为主,反思报道为辅。研究发现,这些报道都在总体上及不同阶段对政府勇担责任、以民为本、坚持法治、开放透明的形象进行了建构。为了能丰富灾难报道与政府形象建构的内涵,为媒体在灾难报道策略上提供些许参考。笔者在最后总结了《人民日报》汶川灾后报道建构政府形象的经验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从经验上看,一是《人民日报》将信息公开作为报道准则,杜绝了谣言的传播;二是将真实准确奉为首要原则,严谨传播信息内容;三是用评论引导社会舆论,传播主流观念;四是平衡议程设置,进行全方位报道;五是适时适度进行典型报道,传播正能量。从报道分析中发现,《人民日报》汶川灾后报道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首先,努力实现新闻报道规律与宣传规律的统一;其次,平衡“官方主角”与“民间主角”;再者,努力实现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统一;最后,注重民族信仰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