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药基于病证症结合论治理论对慢性肾脏病的干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临床试验循证医学证据,为后续慢性肾脏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筛选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肾内科李明权教授门诊的慢性肾脏病病人共48例。予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中医病证症结合治疗方案(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每日三次,每次100ml,饭后半小时温服)。经过3个月的治疗及随访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疾病疗效、中医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相关治疗性指标。以及血常规、肝功、电解质等安全性指标。通过资料、数据的整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经统计学比较及分析。结果:1.疾病疗效:显效6例,有效12例,稳定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2.中医证候疗效: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8%。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临床症状:治疗后各项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实验室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升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肌酐较治疗前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较治疗前降低,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安全性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钾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病证证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案能明显缓解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降低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及延缓肾功能的进展。2.通过对安全性指标的观察,本临床观察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未见出现异常。观察过程中出现2例血钾升高,但均<6.0mmol/L。其中1例嘱患者注意饮食后指标改善,1例加用呋塞米后指标改善。钾治疗后总体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故而说明中药能引起血钾的波动,因此,服药期间应动态监测电解质。此外,服药期间亦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肤过敏等不良临床反应。综上,该中医治疗方案不仅具有有效性,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