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19世纪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德国中产阶级妇女群体开始崛起。首先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女性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生产领域,形成较大的职业群体。其次慈善活动为女性步入公共领域提供了重要途径,社会中出现女性慈善团体。第三英法早期的女权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德国妇女群体的走向,终在19世纪后半叶汇聚成声势浩大的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本文主要考察1848年革命至一战期间德国中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兴起、发展和流变。受1848年革命洗礼,德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女性著书立说首次明确表达自身诉求,为后来的妇女运动指明了方向。19世纪60年代运动进入成熟阶段,呈现明显的派系分化,大体分为温和派、激进派和犹太妇女团体。温和派系多数派,发展进程代表本次妇运的总体趋势。该派的目标在于解决妇女的实际问题,集中于改善女子教育、创造就业机会、变革现有法律三方面。90年代涌现出一个直言激进的少数派,以追求性解放和选举权为要义,由于她们涉及的话题颇为敏感,从一开始就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对。犹太妇女深受性别歧视和反犹主义双重压迫,组建的犹太妇女团体致力于援助反犹政策的受害者。本次妇女运动表现出三个鲜明特点:其一,妇运并非一个连续的过程,呈现间断性;其二,三派组织独立发展、并驾齐驱,呈现分散性;其三,大多妇女不敢公然反抗男性权威,德国妇女运动与英法相比呈现保守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妇女运动的正常进程,面临战争大多数女权主义者选择参与战时救济不再关注单纯的妇女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妇女运动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画上了句号。经过妇女运动数十年的努力,中产阶级妇女的教育、就业情况有了显著改观,但争取参政权的努力显得缓慢而艰难。归根结底,一是由于女性缺乏政治权力,不能完全主导运动进程;二是运动内部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妇运的整体力量和威望;三是一战导致妇女运动集体转向,大批妇女投入后方支援,曾经轰动一时的妇女运动悄然陷入战争的旋涡。